【電影】《海盜電臺》 寫給搖滾年代的情書

“作為一個出生在1950年代的人,60年代的搖滾潮是絕對不可錯過的。正是有了這些音樂,我這一代人才能成長起來。”《海盜電臺》導演理查德·柯蒂斯如是說。

如果說《午夜巴塞羅那》是伍迪·艾倫寫給巴塞羅那的情書,《文雀》是杜琪峰寫給香港的情書,《海角七號》是魏德圣寫給臺南小鎮的情書,那《海盜電臺》無疑是柯蒂斯寫給那個搖滾占據青年信仰的1960年代的,最真摯熱忱的一封情書。

一手捧紅“憨豆先生”系列,接連寫出《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諾丁山》和《BJ單身日記》等多部優秀劇作后,柯蒂斯已經成為舉世公認的愛情喜劇天才。此次他沒有再祭出愛情喜劇的殺招,只是用簡單的筆調寫出了一群地下電臺的DJ,用音樂團結起半數英國人、和古板且不能接受搖滾樂的政府斗智斗勇的故事。這部看似沒有愛情的電影,正是柯蒂斯自己的一段“愛”——對音樂的愛,對搖滾年代的愛。那段搖滾歲月本身就是無數人的浪漫愛情。那些粗鄙卻又活力四射的DJ正是這滿溢的情感最好的宣泄口。

上世紀60年代的流行音樂,尤其是搖滾樂,反映出當時在青年人中涌現的新思想。當時,英國在音樂和時尚領域都很有影響力,為音樂癡狂的人無法計數。有些人,尤其是政治家,嘲諷那段時期為“時髦放縱的60年代”,他們認為當時許多傳統思想(如對婚姻或教育的態度)都被時髦的觀點所取代了。又恰恰是這些時髦的思想,為今日帶來了諸多社會問題??墒强碌偎箓儏s不這么認為。在該片中,那是一個自由、享樂、歡樂和進步的時代,是初戀時完美的情人。

不同于20年后的“猜火車”一代,片中的DJ們還沒有淪落到終日與毒品為伴的地步。盡管搖滾樂的骨子里透著反社會的基因,但是那些執著于偷聽獨立電臺的青年們,只是不愿意走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的道路,只是渴望有自己的追求和愛好。他們只是由于人多勢眾,才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強大到足以動搖社會的根基。搖滾樂簡單、直白、有力,特別是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式,與他們的逆反心理相適應;搖滾樂歌唱的題材,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密切相關。他們只是正好在搖滾樂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而已。

是的,該片之所以擁有感染力,正是因為它是柯蒂斯及主演們一次密集的情感釋放。這些家伙當年正是那些為了偷聽獨立電臺而不去教堂做禮拜的小青年中的一份子。他們每天必在片場播放鮑勃·迪倫的音樂進行暖場。導演拍攝的是對美好音樂和簡單生活的回憶,而演員扮演的則都是量身定做的“自己”。首映時,披頭士成員保羅·麥卡特尼作為搖滾年代的代表出席,欣然接受了柯蒂斯們的敬意。

影片上映后,有年輕觀眾認為該片缺少《海上鋼琴師》中經典的“斗琴戲”那種興奮點密集的段落。其實,該片的核心恰恰是那個時代最標志性的精神——激情。對于希望用本片示愛的柯蒂斯而言,劇中人物的激情是比音樂更為重要的東西:“60年代之所以令人著迷正是因為激情——社會上充滿了新鮮的力量。如果在銀幕上過度展示激情的話,那么這個電影也就不需要什么音樂了——搞點女人和毒品就能High上天。”正是這份激情,凝聚了這群愛心猶在的老家伙,以超40奔50的平均年齡,打造出這封完美的情書。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Taking Woodstock,2009)

導演: 李安

主演: 迪米特利·馬丁 埃米爾·赫斯基 杰弗里·迪恩·摩根

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60年代美國同志作家兼設計師埃利奧特·泰伯,創辦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經過。

《少年手指虎》(Shonen Merikensack,2009)

導演: 宮藤官九郎

主演: 宮崎葵 佐藤浩市 田口智朗

4個性格怪異的中年大叔,因為一段25年前的演出視頻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網絡偶像。4人陰差陽錯地重組了朋克搖滾樂隊“少年手指虎”,踏上巡回演唱會之旅。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