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東亞讀書共同體,不是東亞文化共同體

“‘100冊文庫’是以書籍讓世界重新認識和發現東亞的出版運動。是針對西方出版界獨霸一方的回應,將對全球出版行業起到平衡作用?!?/blockquote>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王華

“‘東亞100冊文庫’是以書籍讓世界重新認識和發現東亞的出版運動。是針對西方出版界獨霸一方的回應,將對全球出版行業起到平衡作用。”——東亞出版人大會會長、韓國出版家金彥鎬

11月初在韓國全州結束的第9次東亞出版人大會上,東亞群雄紛紛亮出20世紀中葉以來各自的頂級人文學術著作,其中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各26種,香港7種,臺灣15種。由這100種人文書籍構成的“東亞100冊”文庫,將分別在上述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

日、韓、港、臺確定明年4月出版“東亞100冊”導讀手冊,四川新華文軒社科圖書開發部總編輯段英女士稱,他們每年出版20本,5年出完100本。

會議中,全球化一詞常被提及。在中國大陸語境中,“全球化”經常意味著“我看世界”;而在韓日出版人的概念中,“全球化”更意味著交流甚至是輸出,也就是“世界看我”。因此,韓國出版文化專業雜志《LIST》載文提及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黃皙暎時,對美國讀者的狹隘深表遺憾——“在全球化的當今,美國人仍頑固地堅守英語。從英語翻譯成其他語言的作品和從其他語言翻譯成英語的作品數量相差懸殊,這種文學現狀無疑讓人感到非常悲觀。許多世界級的偉大思想家和創作出很多感人作品的作家還不為美國人所知。”

東亞出版人大會會長、韓國出版家金彥鎬說:“‘100冊文庫’是以書籍讓世界重新認識和發現東亞的出版運動。是針對西方出版界獨霸一方的回應,將對全球出版行業起到平衡作用。”

先學“中國”,后學“西方”,現在中日韓三國新演義,坐下來檢討東亞的家底,以共同體的名義給西方“放話” 圖/南方周末記者 陳一鳴

“東亞讀書共同體”比“東亞共同體”早5年

東亞出版人開會,溝通起來既麻煩又有趣。三國五方,四種文字,三種語言,現場的同聲傳譯累慘了。在輕松的宴會場合,每個笑話都能按照翻譯順序引起三撥笑聲,只有“干杯”才能獲得眾人的一致響應。

語言如此不同,但會里會外最常被提及的詞匯是“東亞讀書共同體”。

談及古代,三國其樂融融,儒家是共同價值、共同記憶,“東亞讀書共同體”這一概念近乎于不證自明。談及當代,已經成功完成現代化轉型的日韓對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