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未來中國經濟增長

今天的世界經濟,處于相對低潮的階段,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還沒有消除。如何看待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未來?最好把它放到更長的歷史視野中。

責任編輯:戴志勇

每個人的生活或事業,有高峰也有低潮。低潮時人們容易過度悲觀,高峰時卻往往得意忘形。一個國家或社會也是這樣。今天的世界經濟,處于相對低潮的階段,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還沒有消除。如何看待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未來?最好把它放到更長的歷史視野中。

圖1 人口數與GDP規模的相關系數(1000-2003) 阿根/制表

圖2 全世界及主要經濟體商品出口值占其GDP比重 阿根/制表

圖3 出口占GDP比重(2007,按經濟規模排序) 阿根/制表

政治改革的方向和路徑

人口大國將重返經濟大國

“中國世紀”真的會到來嗎?答案取決于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三個轉變最為關鍵

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五千多年。根據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研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各國(地區)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高度相關,人口規模決定經濟規模。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之間的分離,是近二百多年發生的。以人均GDP衡量,過去國與國之間相差不大,例如公元1500年,最富國家的人均GDP是最窮國家的3倍;而現在,美國及少數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是落后國家的幾十上百倍。

基于麥迪森的數據,可以算出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的相關系數,在1500年為 0.9972,1820年仍高達0.9423,但之后急劇下降:1870年為0.6393,1913年為 0.3404,1973年為0.148——也就是說,到1973年,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已沒什么關系,占世界人口54.6%亞洲(不包括日本),GDP只占世界的16.4%;而占世界人口18.4%的發達國家,GDP占世界的58.7%。這種情況在過去的30年里開始發生逆轉: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的相關系數2003年上升到0.5185,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上升到0.733。

為什么過去250年里,各國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不再大致對等?簡單地說,是因為不同國家走上了不同的制度之路——有些國家率先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而有些國家沒有。盡管還有各種細節上的爭論,但現代經濟學理論和社會實踐表明,市場經濟是發展經濟、改進民生的最有效手段。如果全世界都實行市場經濟,人均GDP的差異就會逐漸消失。這正是過去30年發生的情況。中國等國的市場化改革,開始逆轉過去200年里出現的世界范圍的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之間的背離。

所以,我有一個大膽的推測,按目前的趨勢,未來50年、100年后,人類可能又回歸到19世紀之前的狀態,即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相當,人口大國也是經濟大國。當今,亞洲人口占世界的近60%。所謂21世紀是亞洲世紀,也就是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關系的回歸,或者說,是亞當·斯密1776年《國富論》中預測的西方世界與東方世界的均等化(equalization)?,F在已經可以看到這一趨勢。

麥迪森曾估計主要國家的GDP占世界總量的比重。按購買力平價算,公元0年中國西漢時,印度的GDP占世界比重1/3左右,到了1820年,中國的GDP占世界的1/3左右,1950年,美國的GDP占世界的1/4強(27.3%)。未來的狀態會是怎樣?他推測,公元2030年,中國GDP可能達到世界總量的23%,印度為10%,美國為17%,西歐國家合計達世界的13%左右。

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在過去30年里的巨變。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份量和話語權,取決于它的經濟實力。近幾年,世界真的離不開中國,無論好事還是壞事,原來人家不帶你玩,現在做什么都得跟你商量。這一點在這次金融危機后表現得最為明顯。“中國世紀”真的會到來嗎?答案取決于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會如何?我想,三個轉變最為關鍵:一是從主要依靠出口推動的增長,到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更為平衡的增長;二是從低成本、廉價資源、廉價勞動力支撐的增長,到基于創新、更高附加值式的增長;三是從企業的自然型增長,到產業整合型增長。而這些轉變進展如何,又依賴于中國的體制改革,包括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全球化則是這些轉變的背景。

全球化對世界和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百多年前的全球化和一百多年后的全球化,對于中國的命運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影響

經濟的全球化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第一次全球化高潮發生在1870年到1913年之間,一戰到1950年則是“去全球化”時代。一戰爆發后,主要交戰國的貿易幾乎中斷,盡管非交戰國的貿易還在增加。1929年大蕭條后,貿易保護主義流行,加上二戰的影響,到1950年,世界出口占GDP的比重下降到5.5%,僅比1870年高0.9個百分點(見圖1)。

1950年后,全球化出現新的浪潮,1980年代后,全球化浪潮進一步加速。2007年時,世界平均出口占GDP的比重是25.6%。同樣重要的是,這次全球化的方式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從簡單的產品貿易到價值鏈分工的全球化。原來是你生產蘋果、我生產桃,你把蘋果賣給我、我把桃賣給你,現在是有人專門育苗,有人專門施肥,有人專門采摘,分工越來越細。重點不是最終產品之間的貿易,而是價值鏈上不同區域之間的貿易;價值鏈上的某個環節做出優勢,企業就可能成功。這是當前全球化的一個特征。

全球化改變了世界的經濟政治格局。如果說第一次全球化時,中國是最大的受害者,那么這次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