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文革”都成歷史了,還要讓人沉重多久啊
一部乍看非常不張藝謀的張藝謀電影,89分鐘的驚悚懸疑加嬉皮笑臉,3分鐘的二人轉加大秧歌,小沈陽加佟湘玉加孫紅雷,張藝謀加科恩兄弟。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王華
三槍,兩命,一家面館。歇了三年的張家鋪子,一開張,就弄出個這。既不是“文革”年代的“山楂樹”,也不是抗日年代的“十三釵”。“三槍”沒朝沒代,講的是誤會和擔當。一部乍看非常不張藝謀的張藝謀電影,89分鐘的驚悚懸疑加嬉皮笑臉,3分鐘的二人轉加大秧歌,小沈陽加佟湘玉加孫紅雷,張藝謀加科恩兄弟。
25年前,拍了《黃土地》的張藝謀在戛納電影節上看到了科恩兄弟的處女作《血迷宮》,沒字幕沒翻譯,愣是看明白了。25年后,那套“埋尸”的影像,和陰差陽錯的故事,突然想起來了,興頭頭買來版權,拍成了《三岔口》似的《三槍拍案驚奇》。
紐約大學導演系畢業的女兒回國實習,幫著張藝謀剪了“三槍”的第一道。“她剪的是個意思,”張藝謀說,“后來我就不再熬夜了,交給她剪,幾乎全程都是。不到一個星期就剪完了。以往粗剪的時候沒一個有導演意識的人來幫你。”張藝謀承認,自己其實不太主張讓女兒入這個江湖。
“三槍”公映的兩周前,南方周末記者在新畫面公司采訪了張藝謀。
張藝謀電影先前都是放“張藝謀檔”,“三槍”卻趕的是“賀歲檔”。“應該來湊熱鬧。”張藝謀說,“把這個檔期做熟、做透,進而延展其他的檔期,也是一大快事。你有這個資源,為什么不去弄它?這是很實話實說的,在中國導演當中,享有資源優勢的人并不多。”
一個“腿發軟”的小男人,九成九都不擔當,最后一刻連滾帶爬地擔當了,還是一個錯誤,致命的錯誤 圖/《三槍拍案驚奇》提供
張藝謀總結這次“搞笑”的經驗,就像養了一群馬,它必定在笑點上分了上中下三等 圖/《三槍拍案驚奇》提供
“我手上沒什么劇本”
南方周末:為什么會改編科恩兄弟的電影?大家很難把你們聯系在一起。
張藝謀:奧運之后,我手上沒什么劇本。說起來別人都不信,實際上是劇本荒,實際上是等米下鍋。別人都以為我在做奧運會的三年當中會攢了一堆劇本,其實完全不是。
現在電視劇下手非???,稍微有個眉目的作家、小說,噼里哐啷都搶,所以就很難抓。過了春節以后,我坐著想,25年前看過《血迷宮》,科恩兄弟的作品嘛,都很喜歡。也算是一粉絲了。我重新拿那個碟再看,然后又重新聯絡版權。
南方周末:《血迷宮》版權是多少?
張藝謀:具體多少錢我不知道。它是分兩步,第一步,你要付版權費,第二步,它要全球票房提成,這很厲害。人家當年是花80萬美金拍的,現在可不那么算賬,也許覺得我現在拍能賣錢吧,所以要全球票房提成。
南方周末:《血迷宮》有什么東西讓你25年也不能忘的?
張藝謀: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所謂的誤會,在你眼前發生的陰差陽錯。主人公埋人那一套影像和那個“埋錯了”,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南方周末:但“三槍”跟科恩的風格其實又有不同。
張藝謀:對。我最早想按照《血迷宮》的風格做一個冷峻這種類型的電影。我想放在什么朝代呢?自由一點的話就放在古代,只做一個中國故事。張偉平提議,要不就用小沈陽。我當時覺得對不上套,差不多想了一個星期,覺得既然是做賀歲檔,也不用免俗了。就給本山打了電話。
《三槍拍案驚奇》就是一個很快上馬的東西,沒有太多地經過深思熟慮。當導演的就有這個愿望,先干活,我也不把這種奧運會后的復出當回事,慌慌張張地這么上了。
南方周末:如果不提《血迷宮》,觀眾可能會覺得“三槍”是一個純粹的中國故事。你也有意地去勾連《三言二拍》?
張藝謀:對。我是有意識地也找用《三言二拍》做一個引導,讓人覺得是一個中式的故事。找小沈陽這種笑星來演,也可以發揮他的長項,就是所謂的“娘娘腔”、“小男人”不能擔當,其實最后是一個“小男人擔當”的故事——但鼓足勇氣擔當一把還擔當錯了,這也是一種荒誕??赡軓倪@個角度來說,也發揮了我某種黑色幽默的長項。
舉例來說,孫紅雷比它原作的那個俗俗的私家偵探要有趣,非??b密的一個人,沒有犯過任何錯誤。但實際上,當他再翻回來,找煙袋的時候,看到了小沈陽拉完屎了留下的煙盒包,他必定要犯這個錯誤,因為那就是巧合。所以就比較好玩嘛。
我其實把它當《三岔口》了:上場門,下場門,你方登罷我上場,你來我往,你進我出,像個走馬燈的循環,故意把它濃縮在一個環境中。這實際上已經是中國古典戲曲的結構了,濃縮了誤會關系,加強了它的陰差陽錯和一種巧合。你會覺得是一種命運感,人左右不了,電影里的每個人都在犯錯誤,而且無法避免。
◎確實已經很難拿第五代過去的觀念和要求來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