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困境終結,詩歌也就終結了——詩人阿多尼斯專訪

“愛不是用來言說的,愛是應該在生活中體驗的?!妒ソ洝防镉芯湓捨矣X得說得很好:不見而信的人有福了。我也很難把我相信的東西展示給你看?!?/blockquote>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王華

“愛不是用來言說的,愛是應該在生活中體驗的?!妒ソ洝防镉芯湓捨矣X得說得很好:不見而信的人有福了。我也很難把我相信的東西展示給你看。”

“在這個文化上只生產死亡的社會里,或是被死亡文化消費的社會里,我們如何寫作?”11月12日,79歲的詩人阿多尼斯在第二屆“中坤國際詩歌獎”頒獎儀式上說,他專程到北京領獎。

中坤國際詩歌獎表彰阿多尼斯“以具化為詩歌的生命個體,對抗一個歷千年之久、挾億萬之眾的龐大存在”。

阿多尼斯迄今出版了22種詩集,他的重寫阿拉伯思想史、文學史的四卷本《穩定與變化》在整個阿拉伯文化界引起震動。自2005年起,他連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今年3月,譯林出版社出版了薛慶國翻譯的阿多尼斯詩選《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阿多尼斯曾到中國出席首發式并與中國詩人座談。

阿多尼斯在北京 圖/王巍溪

阿多尼斯原名阿里·艾哈邁德·賽義德,他與寫出《東方學》的愛德華·薩義德是至交。愛德華·薩義德這樣評論阿多尼斯:“阿多尼斯是位偉大而卓越的詩人,他是當代阿拉伯詩歌的先驅,引領了先鋒派詩歌運動。”阿多尼斯對南方周末記者談到薩義德時這樣評價:“他是當今最偉大思想家之一,因為他讓人對一些習以為常、已成定論的問題,獲得重新審視的機會,這些問題動搖了別人認為是穩定的基礎。”

阿多尼斯生于敘利亞,定居巴黎至今;薩義德生于耶路撒冷,定居并逝世于美國。這一對相識于1970年代的友人,被認為是阿拉伯世界中的兩極:薩義德批評西方,企圖揭示被遮蔽的阿拉伯文明的真相;阿多尼斯則是阿拉伯文化的反叛者,他被視為伊斯蘭世界的異類。但阿多尼斯糾正這種看法,他認為極端的思想不是思想,他愿意被看成是“雙重批判者”,既批判西方文化,也批判阿拉伯文化的糟粕。有意思的是,阿拉法特禁止巴勒斯坦出版薩義德的書,阿多尼斯的書在一些阿拉伯國家也被視為禁書。“我們有共同的命運——我們被很多人視為敵人。”阿多尼斯對南方周末記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