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最快,但求最好”汪洋赴汶川考察廣東對口援建
汪洋關心民生重于建筑本身,強調質量重于工程進度,于規矩行事之間不乏性情流露。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郭力 曹筠武 實習生 丁婷婷
2009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率領廣東省黨政代表團對廣東省對口援建汶川的情況進行考察,并參加了一天后舉行的“新家園,新希望”——廣東省援建汶川縣“十大民生工程”交付使用儀式。
這是汪洋第一次前往汶川縣城,沿途對廣東各市援建汶川進行了詳細考察。在一天時間內,汪洋從水磨到漩口,從映秀到銀杏,再從綿虒到汶川縣城威州,足跡踏遍五鎮二鄉,行程格外緊密。盡管步履匆匆,但期間汪洋關心民生重于建筑本身,強調質量重于工程進度,于規矩行事之間不乏性情流露。
汪洋與當地群眾跳鍋莊 圖/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
建設中的汶川新縣城 圖/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
水磨鎮也要“騰籠換鳥”
此番入川,汪洋的第一站被放在了水磨。這個原本有著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此前是是阿壩州唯一的“四川省高耗能工業經濟開發區”,由于嚴重的工業污染和地震破壞,其風貌已被歲月、濃煙和廢墟淹沒。
地震后,佛山的援建者借鑒日本的生態環境學、瑞士的優美旅游小鎮和不丹的藏族建筑現代文化,按國際標準對水磨進行重新規劃和傾力打造;原有的63家高污染工廠被“騰籠換鳥”,全部外遷;1300米長的禪壽老街恢復重建,從俄羅斯運來的巨大圓木搭建了小鎮的古戲臺。
一系列精心打造的景觀和頗具特色的建筑群讓汪洋不吝溢美之詞,“你們的工程我相信會留名青史!”他認為,這歸功于事先精心的規劃,“一年沒來變化很大,重要的是你們有了整體規劃。”而佛山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