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中國觀
日本媒體對中國負面新聞的集中報道曾使部分日本人形成了“饑餓中國”的印象:“對簽證的饑餓,對知識的饑餓,對財富的饑餓,對權力的饑餓……”
在達成一致之前,最起碼的,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想法誠實地告訴對方
一部《非誠勿擾》讓中國內地赴北海道觀光的游客翻了4倍。東京秋葉原的電器大賣場里赫然打出橫幅:“歡迎最敢消費的中國人!”百貨商店在顯著位置貼上了“銀聯”標識,商場的擴音器里播音員用純正的普通話告知中國消費者,“歡迎您來日本,刷銀聯卡可獲得額外折扣!”
無論是玩具還是電器,乃至化妝品,想找到一件帶有“made in Japan”標識的禮物帶回國內已經不太容易,很多中國內地觀光客從國內帶來的相機、攝像機都是日本知名品牌的最新產品,以至于不少中國游客抱怨,在全球物流高度發達的當下,“來日本已經沒什么可買的了!”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中日兩國的普通民眾互相打量時都有了新的體驗。日本媒體對中國負面新聞的集中報道曾使部分日本人形成了“饑餓中國”的印象:“對簽證的饑餓,對知識的饑餓,對財富的饑餓,對權力的饑餓……”
今天,大量自信、富裕的中國人有力地刷新了日本民眾的認知。同樣,踏上日本土地的中國人,也會感慨這個地小物乏的“蕞爾小邦”所擁有的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
誠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馮昭奎所言,歷史問題、領土爭端、能源博弈、美國因素等等問題使得中日兩國擁有世界上最復雜的兩國關系。“復雜”、“困難”、“敏感”這樣的詞語頻繁出現在各種關于兩國關系的狀況描述中。
中日兩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但自近代以來,1894年、1931年、1937年,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日本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從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亞洲與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的大局出發,希望重建和發展中日睦鄰友好關系,提出了實現中日邦交正?;哪繕?。然而,戰后的日本在美國的控制下追隨美國,敵視新中國。
1972年2月,尼克松的中國之行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給日本帶來巨大的沖擊。當年7月,新首相田中角榮在第一次內閣會議上就公開宣布“要加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正?;牟椒?rdquo;。
兩個月后田中訪華,中日雙方正式開始了建交談判。田中一行抵達北京的當晚,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歡迎。田中在答謝致辭時說,“遺憾的是,過去幾十年間,日中關系經歷了不幸的過程。其間,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我對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中國方面對“添了麻煩”這個措辭很不滿意。第二天,周恩來便嚴肅指出:“這一表達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感。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用‘添麻煩’來表述,中國人民是通不過的。因為‘麻煩’一詞在漢語里意思很輕,普通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添麻煩’。”
田中解釋說,從日文來講,“添麻煩”是誠心誠意表示謝罪之意,而且包含著保證以后不再犯、請求原諒的意思,分量很重。他還表示,如果這樣的表達不合適,可以按中國的習慣改。
9月27日,毛澤東在雙方談判出現嚴重分歧、中日邦交正?;幱陉P鍵的時刻會見了田中一行。他的一句“吵出結果來就不吵了嘛!”使田中等人吃下了定心丸。
毛澤東問田中:“你們那個‘增了麻煩’的問題怎么解決的?”田中回答:“我們準備按照中國的習慣來改。”毛澤東進一步告誡說:“只說句‘添了麻煩’,年輕人也不會滿意。在中國,這是把水濺到女孩子裙子上時說的話。”
后來在起草聯合聲明時,田中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聯合聲明這樣寫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