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學院沒有新潮流
有文學觀察家把選擇米勒視為瑞典學院新潮流的選擇,但也有人不認為存在新潮流,而是繼續秉承古老的人文主義傳統,盡管瑞典學院的院士們在更新換代。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王華
有文學觀察家把選擇米勒視為瑞典學院新潮流的選擇,但也有人不認為存在新潮流,而是繼續秉承古老的人文主義傳統,盡管瑞典學院的院士們在更新換代。
瑞典學院位于老城區,漢學家夏谷將其所在位置翻譯為“地下胡同”。
早年這里是德國人聚居的地方,最早是德國人在這里從事印刷業。
瑞典學院西門的青磚墻壁,刻有兩個金屬銘牌。下方的一個銘牌字跡已被磨蝕模糊,瑞典語為“金融交易所”。
瑞典學院是1786年,由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仿照法蘭西學院的模式建立的。
瑞典學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