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圍城:大家都不知道天高地厚——一部“純屬虛構”的香港革命往事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王華

孫中山坐在車簾緊閉的黃包車里,急速通過1905年香港中環的皇后大道。車隊所過處,十面埋伏,血雨腥風;黑暗狹小的車廂暫得安寧,代價是保鏢與刺客在它四周紛紛踏上黃泉之路。

《十月圍城》的英文片名直譯是“保鏢與刺客”。兩句話就能概括的核心情節聽上去已經足夠驚心動魄,是標準的類型片樣式。影片監制是香港文藝片導演陳可辛,導演是動作槍戰片導演陳德森,兩人合作的成果難以歸入類型電影范疇,倒不失一部“文武雙修”的商業大制作,在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上映一周后擠進2009年的中國賀歲檔期。

市井之徒有革命熱情很假

1905年10月15日,孫中山經過香港,作半天短暫停留。他要與十三省代表會面,籌謀反清起義。清廷派出大批刺客布局皇后大道刺殺反賊,孫的安保任務落在《中國日報》社長、中國同盟會香港分會會長陳少白肩上。他找到了一群與革命扯不上什么關系的市井草民。

按照劇本情節,陳少白求助方家戲班和反清秘密會黨“洪門”保護孫中山,均告失敗,不得已訴諸市井之徒。完成的影片只保留了方家戲班的情節——戲班中的武行多為流亡香港的反清義士,他們應承了護衛任務,但隨即遭到刺客組織剿滅,只有李宇春飾演的班主女兒幸存。

香港導演杜琪峰的《黑社會》(內地引進片名《龍城歲月》)里描寫過延續演變至現代的洪門,那是香港著名的黑社會組織。而在20世紀初,孫中山就是洪門致公堂會員,職位“雙花紅棍”,又稱“四二六”。“我都不懂那是什么含義,”陳可辛說,“反正‘四二六’在香港電影里都不能講。香港電檢規定黑社會的行話都不能講。其實黑社會在一百多年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那個時候本來是革命團體。”

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回憶當初尋找革命力量:“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祿,唯所稱下流社會,反有三合會的組織,寓反清復明之思想于其中……”《十月圍城》里最后擔任保鏢的,是真正的“下流社會”,他們唱戲、拉車、行乞、賣臭豆腐,不屬于任何會黨,不知道革命為何物。

巴特爾怕拍戲,第一怕臺詞多,第二怕對手多 圖/人人電影

“這個絕對是刻意的。”陳可辛說,“我們真的不是在拍一部革命片!有主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