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時刻】“中國官員一天睡3小時”

中國最大規模的氣候談判代表團在哥本哈根各個場次開展談判。這是一場對智慧、談判技巧與身體極限雙重考驗的談判。南方周末記者走進中國代表團,為您還原這些官員、專家在哥本哈根的日子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朱紅軍 實習生 郭海燕

直擊中國代表團:“這是最艱難的一次談判”

兩周內,中國最大規模的氣候談判代表團在哥本哈根各個場次開展談判。這是一場對智慧、談判技巧與身體極限雙重考驗的談判。南方周末記者走進中國代表團,為您還原這些官員、專家在哥本哈根的日子

墻外路人漫不經心,墻內政要膽戰心驚,貝拉中心內外兩重天地?!D/CFP

車輪大戰

12月15日,貝拉中心C1廳,一場有關“適應基金報告”的聯絡小組會議剛剛結束,中國談判代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CDM項目管理中心主任楊宏偉走了出來,雙眼布滿了紅血絲,顯然,昨晚又沒睡夠。

他徑直走到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國際政策與談判處處長李高面前,有些犯難地說,“就這么一撥人,兩邊都得去,哪邊漏了都不行,可怎么辦?”

令楊宏偉犯難的是談判進入沖刺階段,新增加的談判組設置,讓并不龐大的中國代表團有些“分身乏術”。“你先去參加案文起草,留一個人盯著大會屏幕,了解會議地點和時間。”李高低頭想了想,迅速做了分工,“到了部長級會議,如果有人提新的問題,還是要把我們的立場重申一遍”。

“口氣不需要那么強硬,也不需要針鋒相對,不用批評別人。”已經參加了多年氣候變化談判的官員深諳談判之道。

對于此次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大會,中國政府派出了史上規模最龐大的陣容——逾百人的代表團,包括來自發改委、外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