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可以調,雨可以順 史上最大規模影響天氣工程揭秘
中國的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規模已是世界上最大。2007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省區近2000個縣都開展過人工增雨、防雹作業,人工增雨面積超過國土三分之一。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朱紅軍 實習生 郭海燕
中國的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規模已是世界上最大。2007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省區近2000個縣都開展過人工增雨、防雹作業,人工增雨面積超過國土三分之一。
■“一些省份連云水資源的數據都沒有,他們不去準備,就是要錢,租賃飛機,搞幾個預報員就開始作業,再收集雨量。”
■“人工降雨既沒有理論依據,也沒有實踐經驗,你怎么能作為‘任務’呢?應該作為‘科學實驗’。”
■“各地人影辦不能只是一個行政單位,應該要有高級專業科技人員,現在人影事業需要改革了。”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4樓,郭學良的辦公室內凌亂無序,即便桌邊那面“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氣象服務先進集體”獎牌提醒,還有一架躲在紙箱后邊的蘇式飛機模型暗示,陌生人還是難以想到,這里是中國掌管風雨的最高執行機構——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下稱人影)中心的主任辦公室。
它是一個“管理”天氣的機構,古人以牛羊祭天,祈求風調雨順的變天幻想,如今依靠飛機、大炮,已部分成為現實,如果科技繼續發展,即便消除一場強大的臺風、颶風,也可能不再是紙上談兵,儼然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北京奧運會之后,這群整天與雨雪、冰雹打交道的神秘人才漸為人知。盡管在此之前,幾乎無人知曉的是,中國早已形成“國家—省—地市—縣”四級的龐大系統,幾乎每個市縣都有人影機構。
在廣東北部的韶關市,這里的人影辦只有兩個編制,下轄39個作業點,每當作業時,經過培訓的氣象局人員組成臨時小組,開著車載火箭炮前往作業點,指天轟鳴。
圖/梁偉馳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人影工作多為科研機構、私人企業承擔不同,人影在中國更多地被視為行政職責,某些重要時刻,它的成敗甚至攸關國家臉面和尊嚴,而如此龐大的人影行政系統則是世界罕見的。“我們的業務規?,F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郭學良說。
可能我們身邊每一次降雨,都有人工影響的痕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