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爾納克的諾貝爾獎危機
1958年,帕斯捷爾納克被“自愿”放棄了諾貝爾文學獎勵。然而這場危機并沒有因為他的謝絕而結束。。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58年,帕斯捷爾納克被“自愿”放棄了諾貝爾文學獎勵。然而這場危機并沒有因為他的謝絕而結束。在他發出謝絕電報的當天,《真理報》發表了一篇由六位蘇聯科學院院士署名的文章。文章高度贊揚瑞典皇家科學院將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蘇聯科學家,認為這是客觀公正的選擇。而同時,文章再次嚴厲譴責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認為將它授予這些科學家的同胞卻充滿了政治上的偏見和圖謀。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文風再現了辯證法的魅力。
自殺性的謝絕讓帕斯捷爾納克痛苦不堪。他馬上想到了20世紀上半葉苦難的俄羅斯文學史上那些著名的前車之鑒,也想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痛苦。但是,他的祖國及時發現了這一動向。祖國認為,作家用這種“快捷方式”來終結自己的痛苦等于是“從背后”再給蘇維埃政權一刀。“有關方面”運籌帷幄,巧妙地利用帕斯捷爾納克最親近的人,制止了他對祖國的另一次“行刺”。痛苦不堪的作家在當時給表妹的一封信中無可奈何地寫道:“現在最好的事就是死,但是我也許不應該親手來實現它。”
而同時,不允許他走上絕路的祖國對他還有更進一步的要求。他最親近的人帶來了針對他的“最高指示”:僅僅放棄諾貝爾文學獎是不夠的,他還必須向祖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