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優勢是不必擔心盜版——《中國美術60年》編纂記
作品入選了,有的人卻找不到了,這是最麻煩的。為了聯系“失蹤”畫家,他們在中國美協版權協會和國家版權局登記,畫家找上門來他們隨時認賬。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王華
“現在是美術最好的時代,美術的自由度遠遠超過影視和文史。”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前所長水中天說。
水中天擔任人民出版社六卷本《中國美術60年》的副總主編及油畫類主編。這套畫冊人民出版社原來設想的書名是《新中國美術大典》,被水中天和其他專家編委們改為《中國美術60年》,原因是“大典”的名字“馬上就能讓人聯想到獻禮、祝賀、生日等等與政治很近、與藝術和學術很遠的那些詞匯,就容易被理解為宣傳品,甚至會引起反感”。
梳理60年的美術,他比較感慨,“古今中外,女性形象一直是畫家表現的對象,也最能體現對藝術的包容度。1962年的油畫‘夯歌’,畫的是幾個姑娘在打夯。當時評論界一致叫好,只有零星反對聲音,認為畫作強調了女性特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比較性感。等到‘文革’期間,這幅畫就被‘公認’為色情的了。”
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透露,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聯合主編《輝煌歷程——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重點書系》,定下了52個選題,由31家出版社承擔。“我們挑選了最難做,也最值得做的選題,美術。”黃書元說。
這套書啟動之前,黃書元提出了目標——要把60年來美術界15個個門類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