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民退:激蕩2009
5年前媒體這么評價當時的宏觀調控:改革依然氣宇軒昂,但已不再像《春天里的故事》那樣溫情脈脈。這句話同樣適用于2009年。
責任編輯:鄧瑾 馬克 助理編輯 溫翠玲
5年前媒體這么評價當時的宏觀調控:改革依然氣宇軒昂,但已不再像《春天里的故事》那樣溫情脈脈。這句話同樣適用于2009年。
國有山東鋼鐵重組贏利民營日照鋼鐵。很多國進民退事例是不公平競爭的結果 圖/CFP
宿命?
“就算鐵本5年前沒死,也活不過2009年。”
這是鋼鐵圈目前流傳甚廣的一個說法。2004年,戴國芳創辦的鐵本鋼鐵項目,在當年抑制投資的宏觀調控中被當做殺一儆百的案例叫停。
張志祥的建龍集團在2004年被稱為鐵本第二,盡管沒落到戴國芳蹲監獄的下場,但他的一個巨型鋼鐵項目被要求停工配合宏觀調控。
然而5年后,已成為中國第二大民營鋼鐵企業的建龍集團以另一種方式走進輿論的漩渦。
2009年7月,建龍集團將控股國企長春通鋼集團的消息引發了通鋼職工反對,張志祥派到通鋼的總經理陳國君被活活打死,重組被迫終止。建龍還不得不許諾,永不介入通鋼重組。
2004與2009,都是政府大揮有形之手的年份。2004年是要抑制投資,防止經濟過熱。2009年是要鼓勵投資,保持經濟增長。2004年,曾兩次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的華裔經濟學家楊小凱去世。他提出的中國后發劣勢問題和漸進式改革的成本問題,在中國引發熱議。2009年,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辭世,他信奉和傳播的國家干預的凱恩斯主義遭受質疑。
如果讓張志祥選的話,他很可能會選擇2004年而不是2009年。
2004年時,地方政府是瞧得上民企的。戴國芳被刑拘時,希望保住鐵本項目進而保住投資保住政績的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被黨內嚴重警告。
但2009年,宏觀調控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從5年前的逼著不讓投資,到今天的催著趕快投資,有錢了的地方政府更加青睞來自國企特別是央企的投資,民企陷入集體失意。
作為拉動經濟復蘇的重點投資行業,鋼鐵業里的失意人不只張志祥。
2009年,在山東省政府主導下,盈利的民企日照鋼鐵被國企山東鋼鐵吞并。這次并購被業界看做是“小魚吃大魚”。盡管日照鋼鐵掌門杜雙華依然在新公司里擁有巨大的話語權,但他已經從企業的擁有者變成了一個租賃者。
面對歷史同樣感到無力的還包括玩飛機的那幾個民企潮人。
最倒霉的當屬東星航空創辦人蘭世立。他肯定還記得,2004年民航總局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