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恰巧把握住了機會”——吉利收購沃爾沃談判負責人尹大慶訪談
我們專門到倫敦去調查他的汽車金融如何去做,如果要說這個公司不是我們的話,人家肯定不會說給我們聽的。另外,整個生產過程是怎樣一個工藝和質量控制等等,他們先進的體系,我們都用到我們其他工廠去,這樣吉利就進步了。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尹大慶是吉利集團副總裁,吉利集團CFO,吉利海外收購的主要操刀人,2006年吉利收購錳銅、2009年吉利收購澳大利亞變速器廠DSI,乃至本次吉利收購沃爾沃,都是尹大慶主要負責談判。
12月15日,尹大慶正忙于收購事宜,在其短暫回國的間隙,南方周末記者訪問了他。
南方周末:吉利的錢夠用么?
尹大慶:收購的錢主要通過上市公司融資,收購英國錳銅是2007年2月16日融的資,我們融了6.3個億,但后來只用了2個億收購,另外2個億用來投股份,總共4.5億左右,就成立了上海的英倫帝華,就把這個事情辦成了。
收購DSI,它的資產只值5430萬澳元,相當于3億左右港元,但我們發了將近10億港元左右的新股,這是在今年5月17日完成的,6月15日完成收購的。這錢也沒用完。
高盛9月份跟我們合作成功,有2.5億買我們5年期的可轉換債。這個錢我們還沒開始用呢,12月底投到國內來,增加我們的注冊資本,這樣吉利集團2010年就有很多錢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