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十年一覺賭業夢
下一個十年,“經濟多元發展”能真正為賭城找到出路嗎?
責任編輯:馬昌博 郭力 李梁 實習生 丁婷婷
從高空俯瞰,澳門像一幅穿越時空的奇特作品——白天,滿眼高矮錯落的舊屋、擁擠逼仄的巷道;夜晚,密集錯落的賭場霓虹,夸張地閃耀著同一個詞:casino(賭場)。
內地游客自由行將澳門賭業從金融危機的蕭條中解救出來,而賭牌一分三,三拆六,七年間,這座不足30平方公里的賭城又雨后春筍地建起了29座賭場。
下一個十年,“經濟多元發展”能真正為賭城找到出路嗎?
日夜洶涌的賭客,卻被認為是阻礙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重要原因?!D/CFP
59歲的鐘瑪麗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張涂得很仔細、鮮艷而突出的玫瑰色嘴唇。這個習慣,鐘瑪麗保持了40年,作為一名賭場荷官(發牌員),她必須時刻保持得體。
新入職賭場不久的女兒提醒老媽,這款妝容早過時了。鐘瑪麗把臉一沉,不接話。在越來越奢華現代的賭場里,越來越多的內地客人面前,鐘瑪麗常常與同齡同事感慨:不是自己太過時,而是澳門這十年的變化,實在太快。
2002年以降,澳門賭牌一分三,三拆六,七年間,這座不足30平方公里的微型城市見縫插針地建起了29座賭場,如今,這個數字還在更新。以至于從 高空俯瞰之下的澳門,像一幅穿越時空的奇特作品——白天,滿眼高矮錯落的舊屋、擁擠逼仄的巷道;夜晚,密集錯落的賭場霓虹,全城如夢幻般,夸張地閃耀著同 一個英文單詞:casino(賭場)。
明年鐘瑪麗正式退休,兒子與女兒今年陸續進賭場工作,為家庭操勞了一輩子,她終于可以清閑下來。
從金融危機賭業蕭條,到內地民眾“自由行”帶來賭業大步發展,從賭權開放帶來賭業變局,到“多元經濟發展規劃”提點澳門發展新方向,某種程度上說,澳門賭業的十年,就是鐘瑪麗一家的十年。
“再給我開幾張臺!”
1962年,何鴻燊、葉漢成立的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娛”)取得葡國政府頒布的專營權后,修建的第一批賭場包括海上皇宮、新花園、中央百貨公司等。
此后,澳門賭場煥然一新,賭客逐年增多,除香港客外,日本、臺灣、東南亞、歐美澳等國家和地區的賭客也紛紛慕名而來。至1982年,赴澳游客突破400萬大關,同年,澳葡當局頒布“新博彩法”,宣布澳門為“恒久性博彩區”,從法律上確立“賭城”的地位。
199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