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臺灣變形記
經過地方選舉的新一輪議題操弄,在臺灣,ECFA儼然已經從單純的經濟議題,變形為劃分“藍”“綠”的又一個新標準。
責任編輯:馬昌博 郭力 李梁 實習生 丁婷婷
■兩岸ECFA系列報道之二
第四次“陳江會”,江丙坤用“刻不容緩”來形容對兩岸商簽ECFA的期待,而陳云林則強調,既注意到了ECFA對臺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也注意到了臺灣“一些產業與企業家”的“憂慮”。
事實上,經過地方選舉的新一輪議題操弄,在臺灣,ECFA儼然已經從單純的經濟議題,變形為劃分“藍”“綠”的又一個新標準。
臺灣朝野對ECFA的“憂慮”因何而起?選舉失利后的馬英九將如何調整其兩岸政策?而這些,又將如何影響ECFA商談的進程?
據中新社報道,12月23日?;鶗c海協會舉辦的陸資來臺投資座談會上,陳云林說,一些大陸企業家對投資臺灣有“怕怕的感覺”,“我說你們不要怕啦!我去的時候的那些情況(遭遇抗議),那是兩回事情啦。” 圖/CFP
“臺灣‘政府’不會因為選舉失利就提出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內容上的改進。”12月21日,?;鶗泵貢L龐建國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電話采訪時這樣說。
在剛剛過去的臺灣“三合一”(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長)選舉中,ECFA不可避免地成為臺灣朝野政黨針鋒相對的議題。ECFA可能帶來的種種好處越來越被遺忘,而因為當局不完整的解釋和綠營不顧一切的反對,ECFA又被加上了諸如“侵害臺灣農業”、“剝奪島內就業機會”以及“出賣臺灣‘主權’”的否定性修飾。
正在進行的第四次“陳江會”上,江丙坤用“刻不容緩”來形容對兩岸商簽ECFA的期待,而陳云林則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