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時代:即將落幕還是剛剛開始?
三月大選在即,普京的總統任期就快走到盡頭。人們對普京時代與普京本人卻都難以定位,甚至于,普京本人今后的去向也成了一個謎。新千年的俄羅斯和普京到底何去何從?
普京的八年
自1999年歲末普京從葉利欽手上接任代總統、帶領俄羅斯邁進新千年以來,這位“圣彼得堡的帥哥”、“克格勃出身的冷面總統”幾乎是一帆風順地贏得了兩次大選,度過了兩個任期。在這期間,俄羅斯的面貌發生明顯變化,一方面葉利欽時代“社會轉型綜合征”與“帝國解體后遺癥”并發造成的亂象得以克服,俄羅斯聯邦主體離心傾向、民族分離與宗教極端勢力導致國家繼續解體的危機消除,政治上極左與極右力量退潮而中左、中右勢力崛起,轉型期社會兩極分裂的“魏瑪化”困境為社會矛盾緩和與社會心理“中派化”所取代。經濟上實現了連續多年的高增長,國家實力明顯恢復,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在國際關系方面俄羅斯的聲音也逐漸變大,非意識形態化的、追求國家利益的務實外交與實力外交日益活躍。
另一方面,普京時代政治上出現一定程度的“民主倒退”,引起不少批評。經濟上也未能解決至關重要的產業結構改革問題,增長主要靠能源出口,因而缺乏可持續性。在國際關系方面,普京對美、歐的緊張關系引起了“新冷戰”的擔憂,在前蘇聯-獨聯體地區與格魯吉亞、烏克蘭的關系也惡化了。
這一切使人們對普京時代與普京本人都難以定位,甚至于,到俄羅斯憲法規定的總統任期行將屆滿的如今,普京本人今后的去向也成了一個謎。普京時代是即將落幕還是剛剛開始?
2007年12月初,俄羅斯第五屆國家杜馬選舉塵埃落定,政權黨“統一俄羅斯”獲得450個杜馬席位中的315席。在12月17日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大會上,普京公開了他2008年3月總統任期結束后的去向以及該黨總統選舉候選人的提名,“如果俄羅斯公民表示信任德米特利·梅德韋杰夫,選舉他為下屆總統,我將準備好出任總理,繼續我們間的合作?!笨梢灶A計,普京卸任后“梅普配”仍將延續普京的政策,媒體稱“2008年后普京時代仍可能在普京的影子下”,普京的治國方略將得到延續,普京的班底仍將掌控俄羅斯,俄政府智庫機構負責人尼科諾夫甚至夸張地說,2008年以后才是“真正的普京時代”。
普京上臺時許諾的四大目標:1.加強中央的政治統治。2.通過市場經濟改革實現7%-8%的經濟增長率。3.通過法治改革實現法治國家。4.實現現實主義外交,以最小的代價增加俄羅斯的國力??梢哉f除了第三條有爭議外其他指標基本實現。這使他個人登上了權力的頂峰,為此普京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7年的“年度人物”,其入選理由是:“他表現出超凡嫻熟的領導水平,給一個國家帶來了穩定?!?BR> 現在,我們可以對八年的“普京時代”做一個盤點。
強人強國
現在提到普京時代的特征,眾口一詞使用最多的一個詞匯是“сильный”:“強國理念”、“波拿巴式的強人”、“強國策略”、“強總統弱政府”、“強力部門”……反映在漢語中突出的就是一個“強”字。普京一上臺就說:“俄羅斯惟一現實的選擇是選擇做強國、做強大而自信的國家”,“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俄羅斯應當在世界上真正強大的、經濟先進的和有影響力的國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強中央權威就成了普京政治改革的重點,俄羅斯的振興必須依靠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體系,吸取過去十年的教訓,講民主和自由“必須顧及俄羅斯的歷史”,“必須從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和國情出發”。普京第二任期的全部言行貫穿的一條主線,是“復興俄羅斯、重振大國地位、實現強國之夢”。俄羅斯已經不是超級大國,但“帝國榮耀”、彌賽亞的救世思想曾深入人心,形成俄羅斯人“稱強、做大”的傳統追求。
劇變以后,俄羅斯的當政者在尋找“國家思想”的定位坐標過程中經歷了幾次變化:先是“自由主義”、中經“歐亞思想”、最后落腳在“強國主義”上??偨y辦公廳副主任蘇爾科夫說,有人認為,民主比主權更重要,我們不這樣看,我們認為兩者都重要,俄羅斯的振興必須依靠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體系。就普京個人的思想觀念看,既有自由主義的痕跡,又有集權主義的烙印,即認同于民主主義,又追求俄羅斯大國主義。毫無疑問,強國思想對普京的執政理念有巨大影響,普京的目標是要俄國成為一個“體面的大國”。
同時,普京恢復俄羅斯大國地位也有廣泛群眾基礎,俄羅斯人民族自尊心強,更傾向于從維護民族尊嚴和民族利益角度看待國家的定位,他們認為,歷史上中央集權國家發揮過廣泛的作用,強大的國家觀念在俄羅斯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俄羅斯歷代統治者中,凡是能夠導致國家強盛者都有較高聲譽。同時,普京的“國家整合理論”也有意無意的又回到19世紀“國家學派(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школа)”的立場上來,“國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卡維林(1818-1885)、契切林(1828-1904)在當今評價越來越高。該學派認為,俄羅斯國家在民族形成中起著領路人的作用,是歷史的主體和動力,國家是“超階級”的機構,能夠調節社會關系,只有國家強大民眾才能有安全感。
為實現強國戰略,普京提出一整套政治策略:以可控民主、主權民主、垂直權力體系來加強中央權威。其目的是從“政治技術”上把葉利欽留下的瓦礫整合在一起,具體做法是保留民主的一些普遍原則和制度,如民主選舉、議會制、多黨制、新聞自由,但同時強調權力的集中,國家把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都集中在總統手里,實際上等于部分恢復了蘇聯的單一體制。建立起大聯邦區,任命軍人擔任聯邦區總統代表;加強對反對黨的管理和控制,取消地方直選,改為總統提名,以削弱聯邦制的“監督制衡”,改變杜馬單一比例;確立總統對輿論的監督,對大眾傳媒宣傳口徑從緊;使寡頭失去政治獨立性,2000年規定寡頭新的政治行為準則,如果寡頭放棄影響政治決策,就不觸動他們的生意,而把手伸向政權領域的人都會受到懲罰。普京堅決打擊那些膽敢染指權力的“不聽話的”寡頭,比如別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被追究經濟犯罪流亡國外,霍多爾科夫斯基被捕入獄;而對那些經商的寡頭反而樂于看到他們財富的迅速積累。2006年,俄羅斯個人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達到61人,占世界第二位。
普京任職期間是以強化總統制,選擇一個弱勢總理、一個服從型的總理為特征的。自從梅德韋杰夫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人們就開始高度關注2008年后“梅普配”結構下的“梅普關系”。雖然普京一再表示他不會修憲重新劃分總統和總理的權力,只會在總理的位置上處理好社會和經濟問題,不會試圖僭越總理的權限,但仍有不少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作為一個曾經靠集權的強勢治理政壇的政治家,普京在不改變游戲規則的情況下如何完成角色轉換,實在是對他個人的一大挑戰。由于普京的強總統的思路,現在俄羅斯除了總統府,其他大部分機關都顯得軟弱無力,一直以來總統“總是巧妙地將改革不力歸罪于政府”,俄羅斯歷來有“榮譽歸總統,倒霉歸政府”的傳統,如果梅德韋杰夫接任后也效仿普京的手法,也是像普京那樣的“強人政治”,接下來俄政壇是否會上演“圣彼得堡幫”的“龍虎斗”的好戲呢?
能源戰略
普京在一次國內講話時說,蘇聯雖然解體了,但給俄國留下了寶貴遺產,那就是:核武器和能源。普京嫻熟地運用能源武器捍衛俄的大國地位和國家利益,他表示,對能源材料的競爭將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現有政治力量的對比。歐盟國家所需的天然氣有1/4來自俄,波羅的海三國天然氣完全從俄進口,因此烏克蘭“顏色革命”導致的“俄烏斗氣”,不僅影響世界能源市場,甚至會對歐洲的經濟產生影響?,F在石油成為俄羅斯新的外交貨幣,因國際市場對石油的依賴加劇,俄羅斯“持油而驕”,不必再向西方借債,并懲罰了投入西方懷抱的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目前俄外貿出口中,能源是最重要的支柱產業,而且逐年增加,2001年燃料和能源的比重是54.8%,2005年上升到64.3%,機械設備、交通工具的出口則從10.2%下降到5.3%,2005年俄羅斯的石油收入達1100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22%,俄羅斯供應歐洲4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氣。這一點足以使西方不敢小視它。
但普京也意識到,單純依賴“石油、天然氣”的脆弱性,這些年俄經濟的發展60%都是依賴石油天然氣出口獲利。這種單一的原材料出口比重太大,如油價波動會直接沖擊國內經濟,蘇聯時期已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教訓,因此他特別強調要發展經濟的多樣性和深化加工業。但是由于加工工業“投入產出”的鏈條不可能一蹴而就,遠沒有出口石油、天然氣來得便利,所以短期內俄羅斯原材料的出口結構不會發生大的調整。
普京在第二任期多次強調要恢復對能源的調制,要把能源、軍工部門重新國有化,在這些領域把葉利欽原來放下去的權力收回來,派出一大批高官到這些公司去兼職,以完全控制其整個運作:梅德韋杰夫是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董事長、副總理茹科夫是俄羅斯鐵路公司的董事長、總統辦公廳副主任謝欽是俄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另一位副主任蘇爾科夫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的董事長,總統助手維克多·伊萬諾夫監管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負責人等等。普京時代與葉利欽時期寡頭化的不同是“經濟官僚化”、“國家寡頭化”。自由派稱普京第二任期搞的是“官僚資本主義”,前總理涅姆佐夫說:“過去有人批評我們是私人寡頭,現在普京搞的是秘密警察寡頭”。2005年在重新國有化方面有許多大動作,以至于媒體把該年稱作“大轉變的一年”,拿它與斯大林的1929年的集體化“大轉變”相提并論,可見沒收私人企業動作之大,據此有人稱普京是“今天的斯大林”。
“普京團隊”
普京第一任期內,因為他認識到自己權力的局限,只尋求在葉利欽時代的寡頭與圣彼得堡克格勃內部的新興者之間達成的權力平衡。到第二任期他羽翼已經豐滿,才開始施展才干、實現政治抱負、調整訓練自己的團隊,從而打破平衡,在人事安排上大力提拔和重用自己的班底,到處安插強力部門人員和“彼得堡幫”。與葉利欽時代相比,普京政治體制的特點是:首先,政權依靠的對象不同,葉利欽時代非官方勢力影響較大,各種勢力通過院外活動促使總統做出決定,普京則把高官的主體由“民主派”換成了強力部門人員,幾年下來“普京團隊”已形成“控制網絡”,如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和梅德韋杰夫、副總理納雷什金、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聯邦安全局長帕特魯舍夫、地區發展部長科扎克、財政部長庫德林、俄聯邦委員會主席米羅諾夫、圣彼得堡市市長馬特維延科、俄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丘羅夫等,得到提拔的都是他的克格勃老友。他們現在主導著國家,控制著大型國企。這些“二梯隊”精英網絡既可以保證政權的平穩交接,又能使普京治國方針得以延續。
其次,總統的執政手段不同,葉利欽時代喜歡利用精英集團的沖突保持自己仲裁者的地位,造成議會、總統、政府之間的不和諧。普京很少與反對派直接對抗,他以博采眾家之長取得多數擁護來加強地位,俄共自認的好口號、好主意很快就被普京接過去,以至于俄共的報紙都不知該說什么好了。像“愛國主義、強國理念、社會團結精神、重視國家作用”這些口號,的確最初都是反對派的綱領。普京對凡是在民眾中有強烈反響的口號都會采用,這成為一個規律,既顯示他順應民意,也使反對派處境尷尬,難以形成自己的招牌性旗號。
政治面貌模糊的普京
普京的政治面貌比較復雜,比起前任葉利欽來難以準確辨認。2001年普京第一任期時,有記者問普京屬于何種政治傾向,是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還是別的什么主義?普京不正面回答,只是說,評價一個人不能看他說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但根據他的言行,似乎也難以明確下結論。一方面典型的左派、右派都不把他看作自己人,俄共不承認他是左派,右翼聯盟、亞博盧不承認他是自由派。另一方面中右的“統一俄羅斯”與具有“社會民主主義傾向”的“公正俄羅斯”都自稱是“普京的政黨”,全力支持普京的方針政策。2006年6月《莫斯科新聞》總編特列季亞科夫在該報評論普京文章的按語中說:“普京是什么人?他把俄羅斯要引向何方?”目前“還沒有正確的答案”。
比如在如何看待蘇聯、蘇東劇變、衛國戰爭、遷列寧墓等問題上,普京有句名言:蘇聯70年走一個死胡同,偏離了文明的大道??床坏教K聯時期的成就是錯誤的,而看不到人民在其中付出的代價是更大的錯誤。類似的話在不同場合都講過??傊?,要擺脫專制,但不一定要瓦解國家,“我們不能把嬰兒連同臟水一起倒掉”。在關于國家象征性的四項標志中:國徽、國旗、國歌、軍旗,蘇聯與沙皇時代各占一半。他對衛國戰爭是充分肯定的,不同意說這是兩個極權帝國爭霸世界的爭戰,反對西方記者把斯大林與希特勒相提并論。
普京2004年簽署命令,把莫斯科亞歷山大花園“英雄城市”石墩上的伏爾加格勒改為斯大林格勒,但并不是把這座城市改名。針對蘇東劇變,普京的態度是,不為聯盟解體惋惜就沒有良心,想恢復蘇聯就沒有頭腦,不知人們是想要良心還是要頭腦?普京對扶他上臺的葉利欽評價很高。他不認為葉利欽時代的“休克療法”把經濟搞得一團糟,說那是蘇聯時期的爛攤子造成的。普京稱贊葉利欽完成了改革第一階段,使俄羅斯走上了人類歷史的主干道,葉利欽使俄國人民得到了公民最主要的東西——自由。在葉利欽75歲生日和去世時,普京都給他極高的評價。在蘇聯解體十周年之際,普京授予葉利欽俄羅斯最高獎章——“國家功勛”一級獎章。
從普京這八年言行看,他基本上是從自由派的觀點出發,但又不免打上蘇聯時期的烙印,其手段與蘇共如出一轍,甚至有評論說普京“完全沿著安德羅波夫的足跡在前進”,他的團隊“越來越像‘新蘇共’”。葉利欽是“新權威”的提出者,普京是落實者。有人把當年列寧評論立憲民主黨首領米留可夫的話套在普京身上,說他是:“自由派的外貌,官僚的靈魂?!?/P>
策略的普京
政治面貌模糊也許正是普京的策略之一。有人評論說普京實際上走得比葉利欽還遠,但是手段很巧妙,講究策略和善于使用政治手腕。他的特點是冷靜、理性,不像典型的俄羅斯人的性格,從不做情緒化的表露。他“只干能做的事,不說想干而干不成的事”,不像葉利欽那樣性情,那樣蠻干。比如2007年一年他就悶聲不響地先后解決了葉利欽要做沒有做成的幾件大事:促成俄羅斯紅白東正教的合并;把國內戰爭時期白衛將領鄧尼金的遺骸和20年代被蘇俄驅趕出境的“反動哲學家”伊林的遺骸迎回國內隆重安葬。
有媒體評論說:普京最大的特點是“會變戲法”、會表演“障眼法”,常??圻M帽子的是一個人,打開帽子就變成另一個人。2006年,他講從總統位子上退下來以后,要組織一個反對黨,坐在那里罵政府。后來又說退位就當杜馬主席。再后來又放風說可能當下一任總理。僅在“繼承人”身上,他就玩了無數花樣,先后推出過四位“可能的總統競選者”,搞得撲朔迷離難辨真假。2007年則來了個“梅花三弄”:最先進入大家視野的是伊萬諾夫,2007年年初伊萬諾夫的支持率排在第一位,就連久加諾夫也把他當作自己2008年3月總統選舉的競爭對手。普京卻在2007年9月突然任命祖布科夫為政府總理,種種猜測蜂擁而至,有人說選中年齡偏大的祖布科夫,是為了方便離去的普京再回來接任,也有人認為,普京在自由派與強力部門之間擺不平,干脆找一個忠誠的第三者取而代之。然而到年底普京終于亮牌:原來他推的是梅德韋杰夫——一個比前兩人帶有更多自由派色彩的少壯派。每一次普京的放風都是聲東擊西、暗藏玄機,以至于坊間都說,普京要指著一塊石頭當“欽定繼承人”,那石頭都會獲得30%以上的選票。
普京的策略還表現在使反對黨不成氣候。政權黨“統一俄羅斯”由于實力雄厚,始終保持著40%的支持率。另外普京也像葉利欽1995年大選時促使雷布金組建中左一樣,在2006年10月一手操辦了一個“人造中左”政黨,他促成把“祖國黨”、“退休者黨”和“生活黨”組建成“公正俄羅斯”,2007年2月普京對“公正俄羅斯”表示祝賀時第一次公開承認,“公正俄羅斯”是當今俄國最大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這個“人造中左”的政黨,從它組成時起就得到有克里姆林宮及其地方政府背景的財政支持,在2007年3月地方立法會議選舉中募集的競選基金高達4.29億盧布,僅次于“統一俄羅斯”的6.15億盧布,(俄共的競選基金是2540萬盧布)?!肮砹_斯”成立以來就一直為普京的第三次連任吶喊,黨主席米羅諾夫多次要求修憲,將總統任期延長至5-7年。由于普京明確表示不參加2008年總統選舉,米羅諾夫5月24日又在圣彼得堡發表演講,說總統任期的延長應該從2012年開始,而2008-2012年的總統任期仍是4年。也就是說,米羅諾夫的這一呼吁是專門為普京在下一任期重返總統職位提出的。
這個黨最大的矛盾在于,一方面對“統一俄羅斯”持反對立場,另一方面又全力以赴支持普京,誰都知道,統一俄羅斯是普京的黨,是政權黨,普京和統一俄羅斯是分不開的,“公正俄羅斯”的反對黨面目不明擺著是給普京唱紅白臉的做戲和矯情嗎?普京的用意很明顯,試圖以自由保守主義的“統一黨”和社會民主主義的“公正黨”來建立起二元制衡的議會政治。
不成氣候的俄共
俄羅斯真正的反對黨分左右兩翼,目前右翼弱小,有實力的反對派當屬左翼的俄共。俄共在葉利欽時代一度很有起色,普京上臺以后,俄共在外部逆境和內部斗爭中每況愈下,黨員人數從50多萬降到18.4萬人,這很大程度上是自身的原因。
久加諾夫在答《真理報》記者問時說:“一個脫離了民族精神根基、脫離了現實經濟和政治形勢的黨在俄羅斯是不可能有前途的?!比欢?,他最大的困惑恰恰在于又要繼承俄羅斯傳統,又要繼承蘇共的衣缽,而這二者本身就是矛盾的?!拔覀児_宣布,信仰宗教并不妨礙參加革新的俄共,俄共尊重東正教會,因為沒有東正教會俄羅斯的歷史是不可想象的?!薄疤K聯與蘇共垮臺的基本原因是對財產、權力和真理的壟斷,它斷送了國家,導致國家上層的腐敗和變質,直接出賣民族的利益。因此我們主張多種成分的經濟,但把公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形式放在優先的地位;我們主張多元的政治制度,準備通過公開的、誠實的政治斗爭證明自己的思想,我們主張公開性?!边@些話表明這位俄共領袖看到舊的教條已經沒有前途。但是新的目標又在哪里?
俄共的每況愈下和它沒有任何理論創新有關。死守“民族主義”這張最后的“王牌”,是俄共無所選擇的選擇。有一個公式說,俄共主張的全部內容是:“蘇聯的官方意識形態+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東正教”。但是俄共的民族主義本來就面臨著日里諾夫斯基自民黨更為極端的民族主義的競爭,而在不那么極端的層次上,普京的“強國主義”又瓜分了它的資源,難怪俄共的聲音越來越微弱。
俄共的萎靡從根本上說還是由于普京時代俄國“魏瑪化危機”的緩解乃至近于消除。葉利欽時代俄共的興盛主要由于人們不滿當時的混亂,而不是真的看好斯大林體制?;靵y結束,俄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如果它不能順利轉型為社會民主類型的政黨,可以想見其前途不會樂觀。
然而,在普京過于強勢而其他反對派又無力抗衡的情況下,俄共再垮也不會垮到哪里去。2007年12月大選時,一位投了俄共票的女士就對媒體坦言,她并不認為俄共比“政權黨”好,但權力的天平不能太過傾斜,普京再偉大也要有人制衡??梢灶A言,隨著“懷舊的老人”逐漸離去,俄共的前景不能不更多地指望類似這位女士的人。而這種投票者的增多固然是俄共的希望,難道不也是俄國政治文明的希望嗎?
今天,面對人們對普京權力過大的擔心,作為反對黨的俄共最可能打的就是“民主”牌了。雖然俄共仍然埋怨戈爾巴喬夫的“公開性”斷送了蘇聯,但是今天俄共比任何人都更需要“公開性”。在2005年10月的俄共“十一大”上,久加諾夫宣稱如今的俄國“確立了波拿巴主義制度”,因此今天俄羅斯的任務并不是搞社會主義革命,而是“需要進行資產階級民主性質的改革——改變波拿巴主義制度”。在這種形勢下俄國“首次形成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反對派”,而這是對俄共有利的。盡管堅持以自由主義為頭號敵人的俄共原教旨主義派別并不同意這些話,但他們有什么牌可出?按照目前的趨勢,如果有一天俄國出現俄共與自由民主派以“民主牌”聯手抗衡“新沙皇”支持的“政權黨”,筆者不會感到驚奇。
普京時代的負面賬單
普京的第二任期受到較多批評,主要的批評集中在超強總統制下的“國家發展模式”,有很強的蘇共痕跡,靠克格勃獲取情報,有人說普京回到了等級君主制階段,也有人說他搞的是“新封建主義”、警察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等等。
在他的任期內出現了許多失誤,反映出他構建的新體系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尤科斯事件。2004年普京沒收了尤科斯公司的財產,直接影響便是普京的政治體系發生變動。由于寡頭受到該事件的警告紛紛退出政治活動,寡頭與克格勃之間的平衡隨之打破,普京已不再是兩大權力集團的代表,而成了克格勃官員的代表,政治權力的基礎縮到極小范圍。問題不在于寡頭是否應該整治,也不在于國家是否應該對能源業恢復一定程度的控制,而在于普京的權力“偏心”:他只整對他不恭的寡頭,卻支持順從的寡頭,盡管后者的財富積累并不比前者更有道德合法性。同時他整治的方式也引起非議:在尤科斯事件中,司法部門僅僅成了克宮判決的執行者,此舉破壞了司法獨立。
2.社會治安令人擔憂。僅2006年一年,即先后發生槍殺資深女記者案、暗殺央行副行長案以及殺害地方高級官員、宗教領袖等多起全社會關注的大案。
3.俄羅斯卷入烏克蘭大選風波。普京傾力支持烏克蘭的亞努科維奇陣營,甚至不惜兩次前往基輔為其造勢。而亞努科維奇因暴力犯罪兩次被判刑入獄,他本人就代表了烏克蘭最大的寡頭家族。在俄一直與寡頭斗爭的普京支持亞努科維奇,原因在于他允許俄羅斯公司在烏大量收購資產,尤先科則反對此舉。結果,普京這一寶完全押錯了。雖然烏克蘭后來的政局仍有反復,亞努科維奇東山再起,但他已調整姿態,不再那么“親俄”了。
4.2005年社會福利改革受挫。俄羅斯的福利主要為特權者占有,的確需要改革。然而采取了錯誤的改革步驟。以貨幣代實物,其中似乎只有1/3能夠切實補償,而且聯邦與地方政府之間也沒有就各自賠付的權責達成一致。更糟的是,包括普京在內的35000名高官薪水卻翻了五番,還仍然享有所有的以物代款的福利待遇。福利改革完全與貧困人群的利益背道而馳的。2005年,全俄89個聯邦主體中有50%的主體舉行了抗議,這場“灰白色革命”最后以當局的讓步才平息下去。
5.官場腐敗蔓延,幾乎任何公職人員都伸手要錢。據《蘇維埃俄羅斯報》估計,涉及貪污金額達300億-400億美元。2005年美國《新聞周刊》說,2005年俄腐敗經濟已達3160億美元,幾乎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2006年底聯邦第一副總檢察長布克斯曼說,他估計這一金額在2400億美元左右。普京承認“腐敗問題目前是俄羅斯最嚴重和最尖銳的問題之一”。
顯而易見,這些負面賬單對普京是很大困擾。普京在以后的執政歲月中如何面對,俄羅斯在他的主政之下究竟走向何方值得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