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大秦帝國》 沒有什么情懷比國大
幾乎所有的歷史大劇都希望能夠登上央視,但它們所要面臨的審查制度卻是如此復雜與微妙
最能夠體現內地國產電視劇水準的只有歷史正劇,無論從制作成本、故事情節還是演員表演,都能經得起口碑與時間的雙重考驗,比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等劇,現在看依然能夠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磅礴氣勢。蟄伏3年、如今才重劍出鞘的《大秦帝國》正在4家上星衛視同時播出,堪稱跨年度歷史劇力作。事實上,在這3年,該劇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播出過,在臺灣甚至引起電視界同行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該劇也以盜版光盤、網絡下載等形式聚攏了一群“秦粉”。
《大秦帝國》改編自同名長篇小說的第一部《裂變》,講述在戰國烽煙的大時代背景下,秦孝公與衛鞅(后被封地于“商”,史稱其人“商鞅”)君臣長達20年的變法之路,最終使得秦國從弱國一躍成為強國。全民勇斗隱約凸顯一統六國的氣勢,而商鞅卻因樹敵太多,最終被五牛分尸(并非通常所說的“五馬分尸”)。如果將強秦比作一個胸懷大志的男子,該劇講的便是他的青春期,在荷爾蒙分泌旺盛(爭強好斗)的階段遇到了一個能夠正確引導他的良師益友——商鞅。編劇、原著作者孫皓輝說自己對大秦帝國有一種神圣的崇拜,認為它才是中國輝煌文明的開始。由于原著劇本的扎實與厚重,電視劇只要找到靠譜的導演、有表現力的演員、愿意出大價錢的投資方,基本上就能朝經典歷史劇的目標進發了。
有趣的是,我們對港臺的電視觀眾有一種偏見,覺得他們只喜歡搞笑的、煽情的——所謂沒有文化含量的劇集,雖然這類劇集的確是港臺劇的主體部分,但這并不影響他們“識貨”?!洞笄氐蹏?,跟之前的《雍正王朝》、《漢武大帝》等都在港臺地區播出過,口碑也都不錯。香港影帝黃秋生就曾對媒體說,他很愛看《雍正王朝》,覺得劇中焦晃的演技了不得,很欽佩。
更加讓人尋味的是,進入2000年之后,有兩部反映秦國歷史的劇集,走的都是“先臺灣,后內地”的播映之途。除了《大秦帝國》劍指央視3年未能如愿以外,還有閻建鋼導演的《秦始皇》(主演張豐毅),該劇完成于2000年,卻被“冷藏”6年之久,最終于2007年大年初一在央視一套晚上10點“露面”?!肚厥蓟省分杏挟斈昴瑹o聞的小配角范冰冰、張靜初,而今她們成了大腕。據說它被“冷藏”的原因是暴力血腥場景、展示秦王床帷之事的情節太多,秦始皇私生子身份處理不妥等等。但筆者采訪過閻建鋼,他說那都是部分網友的“意淫”。同樣的命運也出現在電視劇《成吉思汗》身上——它被 “冷藏”了5年。
幾乎所有的歷史大劇都希望能夠登上央視(《大秦帝國》最終沒能如愿,退而求其次選擇4家衛視),但它們所要面臨的審查制度卻是如此復雜與微妙。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是,諸如統一六國、元朝大統一這樣的歷史階段,似乎暗合了目前兩岸政局的某種態勢,所以“有關部門”格外小心。反過來說,《大秦帝國》、《秦始皇》都在臺灣播出過,卻引起意料之外的反響,也許臺灣民眾也通過歷史劇來定位自己的宗族身份——畢竟大家都是炎黃子孫。
雖然如今看來,《大秦帝國》的畫面有點粗糙、布景有點簡陋,也有一些穿幫的鏡頭,但仍可謂瑕不掩瑜。演員奉獻的是實打實的演技,莎士比亞著作般的臺詞也讓觀眾聽得很舒服。臺灣演員李立群在內地的歷史大劇中的表現一點兒都不顯得突兀,融合得非常好,念臺詞那叫一個流暢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