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象之約:超越喜馬拉雅

1962年邊境戰爭中的潰敗給印度人帶來了至今尚未愈合的傷痛,戰爭后的邊界爭端成為橫亙在中印間的喜馬拉雅鴻溝,使這兩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友好相處的國度陷入緊張、怨懟和猜忌達數十年,這種情緒在印度尤甚

五年來,印度總理首次訪華,中印關系面臨新機遇

更多元的印度,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陷入了“民主的陷阱”中,不得不將時間消耗在達成社會共識上,但一旦形成共識,不太容易改變;而更集中的中國,精英們沒有耗費太多爭論的時間便啟動了改革,但后退或改變方向可能性也更大。
“我在中國再邊遠的鄉村,也能看到政府鮮明但不總讓人歡迎的痕跡,但到了印度的村莊里,除了小學,政府無影無蹤。NGO滿山遍野,遠比中國更職業也更敬業,但政府有太多事沒有做?!?/STRONG>

 

辛格訪華期間中印要簽署的5項備忘錄協議 圖片作者:EG365


  一份《二十一世紀的共同展望》、多項各領域的合作計劃、一些尚未被官方證實的外交表態,1月16日,攜多位核心內閣成員和數十位商業巨子而來的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結束了三天訪華行程,帶著這些收獲離開北京。
    沒有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巨額采購合同、沒有關于邊界問題的“戲劇性拐點”、沒有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協定……期待戲劇性的人們可能頗為失望。
    但這是這位75歲的經濟學家自2004年就任總理以來的首次訪華,距上次印度總理訪華已有5年之隔,再前一次的總理來訪,是1988年拉吉夫·甘地的破冰之旅。沒有人認為,這次訪問因欠缺戲劇元素而失去其“非同尋常的意義”。


復雜的中國情結
    15日,辛格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其一貫的坦率和誠懇發表了講演,他的三個表述贏得了持久而真誠的掌聲——“中國的成功是促進(印度)變化的一種動力;我們有義務超越過去曾干擾兩國關系的爭端和問題;世界足夠大,可以讓印度和中國共同發展和繁榮”。
    辛格在印度被尊稱為“改革之父”,享有崇高威望。曾在1994年與之會談的美國華裔經濟學家胡永泰對辛格溫文爾雅的學者氣質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認為“辛格熟悉東亞的發展經驗和理論,有敏銳的見解。他很清楚從1945年到1991年印度遵循的由國家規劃和國家主導的投資方案的缺陷。當1991年12月印度面臨貿易差額危機時,他是勸說時任總理納拉辛哈·拉奧(Narasimha Rao)啟動以市場為中心的改革的最有影響力的聲音之一”?!败S然其間的誠懇大度超乎我們的想象”,“隔著一座大山,實行兩種制度,相互猜忌懷疑,一個甲子有余。合作才能共贏?!碑斕斓木W友評論中,中國的普通人紛紛表達了類似的贊賞和期望。
    但在喜馬拉雅的另一側,印度社會遠沒有形成如此一致的聲音。
    在辛格來訪前夕,印度影響最大的英文報紙《印度時報》仍要求總理“拒絕中國欺凌”。他們所擔心的,是總理會在邊界問題上讓步。
    “印度輿論界相當普遍地帶有情緒化。印度對邊界問題的高度關注,主要出于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印度目前最富的鐵礦就在邊界爭議地區的喜馬拉雅山一帶;其次,邊界地區與水資源的爭奪息息相關——印度所有的大河都源自喜馬拉雅的冰雪融水。水,作為一種戰略資源,使得邊界爭議地區的意義不言自明。目前,印度水資源業已高度匱乏,即便在新德里的富人區,從冬到夏都會缺水,甚至經常需要水車運送。
    “辛格對目前的中印現狀實際上是相當清晰的,并且有很多官員也真誠希望改善中印關系。但由于政府的弱勢,辛格除了經濟改革,很難在內政外交另有大的作為,甚至可以夸張一點說,他只是一個傀儡。據當地媒體報道,1月13-15日訪華結束后,辛格馬上在1月30日將趕往中印邊境存在巨大爭議的達旺地區,去剪彩搞基礎建設。他說,中國在那里已經修建了公路網,用來運兵,所以我們也要抓緊發展?!币晃怀qv印度的中國分析人士坦率地指出。
    2003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對來訪的印度鷹派代表人物費爾南德斯說,“在過去2200年的時間里,或者說,將近99.9%的時候,中印兩國致力于友好合作?!?BR>    “明顯地,1962年在溫家寶歷史算術中占據了剩下來的0.1%里的絕大部分,但它留下的陰影卻格外長久?!庇《葒簏h少壯派領袖、經濟學家杰倫·蘭密施在《理解CHINDIA》一書中寫道。
    1962年邊境戰爭中的潰敗給印度人帶來了至今尚未愈合的傷痛,戰爭后的邊界爭端成為橫亙在中印間的喜馬拉雅鴻溝,使這兩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友好相處的國度陷入緊張、怨懟和猜忌達數十年,這種情緒在印度尤甚?!皠倮呷菀淄鼌s,而失敗者卻難以釋懷。這是普遍人性?!北本┐髮W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教授評價。
    這場不應發生的戰爭中斷了兩國可能的合作——建國后的中國和獨立后的印度在1950年代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兩國共同的出發點是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實現經濟自主。
    數十年間,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把中國經濟帶到了崩潰邊緣,別無選擇之下,中國在1978年開始改革,放松管制,并向外部世界的資本和技術打開大門,選擇了市場經濟之路。
    而印度告別計劃經濟要在13年后。1991年,印度遭遇國際收支危機,已無法償還高額外債,同時外匯儲備僅剩下10億美元,只夠應付兩周的國際支付。印度政府不得不出售黃金儲備換取美元。
    危機之下,當時擔任財政部長的牛津大學博士辛格在拉奧總理的支持下,沖破壓力集團的阻力,實施了以放松對私營企業管制為主的市場化改革——改革前,印度被形容為“許可證王國”。
    但由于在二百年的殖民歲月里深受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統治之苦,印度對于對外開放始終深懷疑慮,對于以資本、服務和商品流動為特征的全球化也半信半疑。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寫道,1994年他在印度發表演講,大談外國直接投資的益處時,“卻在人群中看到一張張懷疑的臉”。
    1980年以來,印度學者并不看好中國對開放的選擇。直到中國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自己,印度也從2000年開始模仿中國設立經濟特區,以吸引外資。但學界仍不太情愿承認中國成功,“中國的實際增長被高估了2%-3%”是許多人愿意相信的看法。
    印度的IT業已在西方世界贏得近似于中國制造的盛譽(雖然規模無法相提并論),印度的經濟增長率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表現——最近5年年均8.5%?!帮w奔的大象正在緊抓著龍的腳后跟”,印度媒體評價,繼中國實現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之后,“一個屬于印度的經濟發展神話也正在逐步到來”。
    更為自信的印度人終于可以正面評價鄰居了,從精英階層到普通大眾都將中國視為追趕的目標,而非僅僅是不友好的競爭對手。
    2005年8月,辛格在接受美國學者專訪時,承認“我們接受全球化的邏輯”。同一年,北大的盧鋒受邀參加印度企業聯合會舉辦的、主題為《中國奇跡》的研討會,印方學者告訴他,就在幾年前,召開這樣主題的會議是不可想象的。盧鋒認為,會議釋放出強烈的信號,意味著印度的精英階層對待中國的態度已發生根本變化。

 

2008年1月14日,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在中印經貿與投資合作峰會上 Pool/Getty Images

 

超越0.1%
    這是全球僅有的兩個10億人口俱樂部的成員,中印人口之和達到25億,占全球1/3,它們又是全球最大的兩個鄰居——邊境線長達兩千余公里。更意義非凡的是,它們都在專注于撫平昔日傷痕、尋回昔日榮光,目前分別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和“全球增長最快的民主國家”。
    當兩個大國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融入了全球化,并開始確立自信時,合作便成為理性的選擇?!昂献饕巡豢杀苊??!毙粮裾f。
    這并不是辛格的個人選擇。
    1988年,年逾八旬的鄧小平對44歲的拉吉夫·甘地說,“如果下一世紀有一個‘亞洲時代’的話,一定要等到印度和中國經濟都發展了才能實現?!笔嗄旰?,將屆八旬的瓦杰帕伊對胡錦濤說,“兩國如果合作的話,這甚至可以讓整個21世紀成為‘亞洲世紀’?!倍└隊柡湍岷蒸斣?0世紀初已經強烈表達了同樣愿望。
    龍象成為國際媒體上頻繁出現的詞匯,兩個與此相關的杜撰的新詞也迅速在國際上流行。2001年,國際投行機構高盛公司的分析師創造出“金磚四國”(BRICs)一詞,形容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其中高盛對中國和印度尤為看好,對后者更青睞有加。他們發布預測,認為到2050年印度將超過美國和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而印度知名政治家蘭密施則在2005年出版的新書中“冒險”使用“CHINDIA”一詞,以表達在21世紀中印一體、共同利益大于戰略分歧的判斷。
    國大黨領袖索尼亞·甘地2007年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說時稱,“你們向世界證明了,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消除貧困、激發活力和釋放社會、經濟創造力是有可能的。你們成功地讓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力量。這就是我們尊敬的中國。這就是我們未來希望與之合作的中國?!?BR>    未來的廣闊前景,顯然已遠遠將邊界爭端的重要性拋在身后。胡永泰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印中關系在決定國際經濟建筑——WTO體系及全球氣候變化談判——方面將非常重要。印度和中國是兩個核大國,能夠影響核擴散的國家框架。它們也是兩個仍然貧窮的人口大國,它們在與疾病——像SARS和禽流感——作斗爭方面的合作將影響整個世界。印中合作的第一步是解決由1962年戰爭——一場讓印中關系自此陷入不信任狀態的戰爭——點燃的邊界爭端?!?BR>    雖然并未達成最終解決方案,但辛格的“有義務超越爭端和問題”的表述,意味著邊界問題將不再是兩國間不可逾越的障礙?!敖陙?,比較大的變化就是明確了不把邊界問題作為兩國關系發展的障礙。原來印度覺得中印關系取決于邊界問題?,F在覺得,把這些問題放在那里,設定一定的機制和框架,把問題限定住,不要讓問題影響和破壞其他領域的關系發展,是可行的?!薄靶粮裨L華,國內很多鷹派對他不停地批評,包括說他對中國低頭啊,談合作不談問題啊,包括指責中國軍隊不停越過邊境。印度國內也還有聲音認為首要的是解決邊境問題,但辛格所代表的主流政治家已經不再持有這種觀點了?!敝袊鴩H關系專家傅小強評價。
    印度媒體認為在中國表示支持印度競選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愿與印度合作進行民用核能開發是辛格的兩大現實收獲,但傅小強認為,辛格此次第一次提出中國是印度東向政策的焦點,對中國更重要。以前印度的東向主要指東南亞、日本,現在中國變成了東向的核心、焦點,就證明他之前的東南亞、日本、美國的戰略合作,不是針對中國的。印度不會參加任何遏制中國的包圍圈,這是他們釋放出來的比較善意的信號。
    即使在國際上公認的中印將激烈競爭的領域——石油,兩國已開始更多地選擇交流與合作而不是算計和拆臺,中印石油公司甚至共同持有蘇丹的大尼羅河石油項目的股權。


CHINDIA——中印一體
    來到中國的印度人,都震驚于中國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城市的有序,而到過印度的中國人都震驚于摩天大樓與貧民窟為鄰、奔馳與牛車同行的城市景觀。
    中印呈現的不同表象,是否意味著他們選擇了優劣有別的路徑?許多人這樣認為,其中一方認為中國將牢牢占據領先優勢,另一方則認為印度雖然慢,但更穩固,更具可持續性。中國崩潰論和印度崩潰論都各有其信徒。西方世界把中印看成兩個截然不同的范例,基于他們對民主政體的偏愛,他們一直期待印度能夠以經濟成功證明其制度的優越。
    社會責任國際的亞洲總監馬英去年曾訪問印度,他看到了一個復雜的國度,不掌握在政府手里,而是掌握在各社會階層的手里?!拔以谥袊龠呥h的鄉村,也能看到政府鮮明、并不總讓人歡迎的痕跡,但到了印度的村莊里,除了小學,政府無影無蹤。NGO滿山遍野,遠比中國更職業也更敬業,但政府有太多事沒有做?!?BR>    在他參觀的小型制造業工廠里,工人們的工資比中國同行低30%-40%,遠不如中國人勤勉,但他們的幸福感卻明顯更高。
    已在中國生活5年的《印度教徒報》中國局主管 Pallaviaiyar女士,也看到了一個同樣復雜的中國,“充滿活力,發展迅速,但在自由度和社會多元化方面卻有不足。印度有太多的宗教,太多的民族,太多的語言。惟一使印度能成為一個國家的辦法,就是允許多元化,允許自由存在。如果一個政府要告訴人們這個是對的,那個是錯的,對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國家是行不通的。這也是印度能夠獨立并且成為一個國家60年至今不倒的原因。盡管印度可能很窮,不發達,但在表面之下,印度的深層政治結構非常強大?!?BR>    更多元的印度,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陷入了“民主的陷阱”中,不得不將時間消耗在達成社會共識上,但一旦形成共識,不太容易改變;而更集中的中國,精英們沒有耗費太多爭論的時間便啟動了改革,但后退或改變方向可能性也更大。
    雖然目前中國的表現更炫目,但中印仍有同一目標需要達成:通過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實現人民福祉,最終贏得對貧窮、疾病和無知的戰爭。
    盧鋒不認為在這樣的目標下,中印是戰略競爭者?!拔覀冋務摰牟皇窃谝粋€給定的市場規模內分羹的問題。大國增長時會創造需求?!彼膊徽J為中印選擇了不同的增長路徑。在他看來,“選擇加工制造,還是軟件外包,這里有歷史的偶然,但其基本邏輯都是尋找本國比較優勢與全球化產品內分工帶來的機會的結合點,并不是迥異的路徑?!?BR>    中國成為全球制造中心,得益于勞動力成本優勢;而印度成為“全球辦公中心”,既得益于印度人的數學天賦和對英語的熟練使用,也源于歷史偶然——印度軟件聯合會的人員告訴他,印度軟件外包之所以成為全球明星,是因為1991年開始政府不管他們,而放松管制的原因在于當時外匯的緊缺,“如果我們能承諾兩年內賺回四五億美元外匯,就不再有許可證問題,可以盡管去做?!?BR>    但作為10億人口的大國,都需要相對比較寬的產業鏈,否則不可能變成現代社會。中國需要加強服務外包的競爭力,在這個領域僅相當于印度的1990年代,而印度更急切地要改變制造業的軟肋,國內生產的消費品已無法滿足正在成長的中產階級的需要?!敖鼛啄暧《鹊耐ㄘ浥蛎涳@示,他們的供給不足,這很類似中國經歷過的1980年代?!北R鋒說。
    印度的產業聯合會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可以從產業利益角度直接批評政府的財政報告,并對其能否在國會通過有影響力。如果中國有這樣的非政府組織,中國就不會出現華為應對勞動合同法的現象,分歧在立法時就會被充分考慮?!?BR>    “這是兩個處在不同增長階梯上的大國,也是使用不同社會管理方式的大國,印度迫切需要加強政府的治理能力,而中國在將來必將面臨多元化社會的挑戰,他們之間的互補性和可借鑒性是一個大課題,目前雙方對這個課題的研究都遠遠不夠?!北R鋒說?!笆澜缭俅侮P注中國和印度,這種關注是關注中印一體,而非單獨的中國和印度?!币赃@樣的句子,蘭密施推出了他的CHINDIA一詞。而盧鋒在訪問印度后,立即建議他的MBA學員更多了解印度,“這雖然不會馬上帶來機會,但在未來可能意味著巨大的空間?!?BR>    
   
■鏈接

  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中印正式建交。
  1993年9月,拉奧總理訪華,兩國政府簽署了包括 《關于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等,并成立專家小組,討論制定協定的實施辦法。
  2000年5月28日至6月3日,應江主席的邀請,印度總統納拉亞南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領導人討論加強兩國在電信、軟件、銀行和金融服務和IT教育方面的合作。
  2008年1月13日至15日,印度總理辛格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