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天下】世界是平的——全球化是一個陷阱?
一個個十年過去了,我們卻依然不知道,當人類有可能整體滑向深淵時,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是否還能夠力挽狂瀾?
責任編輯:郭力
■正是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化已經不再是對將來的預測,而實實在在地成為當下的生活。也正是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國際社會整體性的努力。但一個個十年過去了,我們卻依然不知道,當人類有可能整體滑向深淵時,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是否還能夠力挽狂瀾?
2009年行將結束的時候,國家們聯手在哥本哈根奉上了一臺主題為“夢想”的盛大演出,192個國家——聯合國全部成員——以各種角色悉數登場。難得的是,同國際政治以往上演的大片不同,這一次沒有了大反派,所有的國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為了人類的福利、地球的可持續發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惟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與華麗的開場相隨的是一個倉促的結尾、一份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
正是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化已經不再是對將來的預測,而實實在在地成為當下的生活。也正是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全球性的危機需要國際社會的整體性的努力。但又一個十年過去了,我們依然不知道,當人類有可能整體滑向深淵時,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是否還能夠力挽狂瀾?
哥本哈根的失敗,似乎就是這樣一個現實寓言。
金融危機來襲,華爾街的臺階上,這位女士在標語牌上寫道:“今日上午9點半失業。誰能雇我嗎?” 圖/CFP
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倒數第二天,太平洋島國圖瓦盧總理葉雷米亞在記者會上。按現有海平面上升速度,50年后,圖瓦盧60%的國土將被淹沒,漲潮時將不會有任何一塊土地能露在海面上?!D/Neil A White/CFP
來自“朋友&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