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致敬】十年十文
在這里我們選出十篇/組這十年里的優秀作品以寄致敬之意,我們將推薦權交給南方周末曾經致敬的對象,我們記者自己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陳軍吉 實習生 林春挺 何旭
新世紀的傳媒業已經走過十年,而南方周末的傳媒致敬也已八年,在這里我們選出十篇/組這十年里的優秀作品以寄致敬之意,我們將推薦權交給南方周末曾經致敬的對象,我們記者自己
《被收容者孫志剛之死》
記者 陳峰 王雷 《南方都市報》2003年4月25日
【致敬理由】十年回首,孫志剛案已載入史冊。記者的扎實調查、編輯的成熟把握讓這條堅實的報道得以刊出,其首發勇氣至今值得贊賞?!赌戏蕉际袌蟆返纳疃日{查報道因此而跨入了具有里程碑式的一年,調查精神則傳承在記者的脊髓之中。在這一年,孫志剛案及其報道引發的民眾訴求通過各種形式,與政府形成互動,最終廢除了惡法,換來了新制。孫志剛之死,其死輕于鴻毛,更重于泰山。此后的7年,更多的媒體參與其中,輿情與高層的互動更頻,有激昂,有悲壯,也有遺憾。媒體不寄望歷史一朝進步,像小螞蟻一樣慢慢推動改變,這是媒體的現實和責任。
“9·11”事件 圖/CFP
“9·11”直播系列報道
記者 龐哲 吳小莉 劉荔等 鳳凰衛視2001年9月11日
【致敬理由】可以說,很多中國人對“9·11”的記憶,是和鳳凰衛視聯系在一起的。從“9·11”剛發生的第一分鐘鳳凰衛視駐紐約記者發回第一個電話報道開始,連續36個小時直播,令中國觀眾見證了“9·11”的全過程,這也是中國媒體第一次零距離、零間隔與世界接軌。
在中國內地觀眾的視野范圍內,這是惟一的全程直播,鳳凰衛視借此聲名鵲起,也開創了中國電視新聞新格局——傳統意義上的新聞權威開始被打破,以新聞本身的價值為惟一準繩的理念,從堅冰中掙扎而出,并從此加速度獲得市場的認可與支持。
事實上,當天晚間的央視《新聞聯播》也突破性地將“9&m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