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商迷上綠色新概念

“你究竟是要搞公益事業,還是弄個好看的噱頭?”膽大的員工曾經向鄭列列直接提出質疑。后來選址在長沙,當地的合作伙伴也覺得這房子蓋出來肯定虧,成本必然增加,消費者還不一定買賬。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從零星的到舉目皆是的,綠色建筑變成了中國地產商們爭相追逐的對象。這既來源于未來競爭的需要,也來自有著節能減排目標的地方政府之手的推動。

最近,深圳一家名叫世紀星源的地產公司正在湖南長沙建造一個特殊的住宅小區——太陽星城。

他們使用了當地的天然石頭、竹子和幾種低碳建材,據說一年可減少近2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建成之后,他們還將使用十幾項技術,使小區每年少排放近5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5000萬度電的排放量。

在這十幾項技術里,用回收的雨水澆灌小區景觀花木,每年能省17萬立方米水;一種可以獲得結構性的遮陽效果的技術,能減排二氧化碳近9000噸。甚至晚上洗腳洗澡剩下的一箱熱水,也可以存在地里,讓室溫直接提高好幾度。

他們采用的是美國綠色建筑LEED標準。LEED標準在美國等地已發展了15年,美國一些州和城市要求建筑必須獲得LEED認證。

在大大小小的論壇上,地產商們在熱烈討論綠色地產概念 圖/CFP

世紀星源對外公布了自行核算出的小區“碳足跡”(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僅僅在一個月前,幾家有世界影響力的綠色建筑組織才決定統一用“碳足跡”(二氧化碳排放量)來確定一幢建筑是不是“綠色”。

2009年12月10日,在中國高級綠色建筑國際峰會上,該公司董事長、系統工程學博士鄭列列介紹完長沙太陽星城后,有關專家當即邀請他把樣板房搬到世博會的未來館去,媒體記者更是圍了個水泄不通。

鄭列列在四年前就有了這個想法,但他承認這僅僅是出于個人興趣。而事實上,對于中國普通民眾來說,“綠色低碳”完全是個新詞匯,2009年眾人矚目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召開,才讓這個詞匯變得格外流行。

出乎鄭列列意料的是,在2009年小區開工儀式上,當地政府的建設部門官員也欣然前來出席。這在當地是很少見的事,這些官員的到場意味著當地政府與鄭列列一樣對綠色概念心有戚戚。

現在,追逐綠色概念已經成為地產業的新熱潮。以綠色為主題的房地產論壇也越來越多,僅僅在過去兩個月內,上海、北京、廣州就分別舉辦了一場類似的論壇。剛剛獲得了LEED認證的萬科新總部和招商地產的綠色城區代表——“金山谷創意產業園園區”在論壇上成了焦點。

雖然目前對地產商的綠色建筑實踐尚沒有準確的調查數據,但按照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副主任湯民的估算,“近兩年來,排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