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展望·后危機時代】誰來挽救全球化
一國要發揮比較優勢、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實現繁榮,需要一個反映其要素稟賦相對豐富程度的價格體系。只有在一個市場型的經濟體中,這種相對價格體系才可行。在這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中,政府可以扮演一個關鍵性的推動者角色。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國要發揮比較優勢、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實現繁榮,需要一個反映其要素稟賦相對豐富程度的價格體系。
只有在一個市場型的經濟體中,這種相對價格體系才可行。
在這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中,政府可以扮演一個關鍵性的推動者角色。
林毅夫(Justin Lin)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
世界經濟剛剛經歷了一場嚴重衰退,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大量財富灰飛煙滅,工業生產與全球貿易出現下降。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測算,由于不斷惡化的就業形勢,估計全球的失業人口要比2007年增加3900萬到6100萬人。到2009年年底,全球失業人口將創新高,達到2.19億-2.41億之間。
與此同時,盡管經濟復蘇的曙光隱約初現,但全球實際工資的增速在繼2008年大幅放緩之后,預期將在2009年進一步下滑。根據目前掌握的53個國家的數據,平均實際工資增幅的中位數(比平均數更為科學的一個統計指標——編者注)已從2007年的4.3%降至2008年的1.4%。世界銀行發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