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曹操:一代強人的愛和怕
在中學歷史課本上,曹操被稱為“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而在這幾個大大的稱號后面,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何旭
葬禮: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公元220年二月二十一日,漢魏王曹操在鄴城的西郊出殯。一代強人在自然力面前,被迫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進退。
曹操是在一月二十三日于洛陽去世的,年六十六?!顿Y治通鑒》記載,應在稍早一些時候,東漢的末代王朝更改了最后一個年號:“延康”。但曹操的健康每況愈下。曹操離世一個星期后,中原出現日食。按照當時的傳說,曹操在洛陽“起建始殿,伐濯龍祠而樹血出”,曹操自認為“不詳”,隨即一病不起。在此之前,他已經被偏頭痛折磨多年。
按照曹操的自述,他的人生愿望原本是“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后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而在他離世之前,他已是位居諸王侯之前的魏王,更是漢王朝的實際控制者。
他的遺體被運到了黃河以北的鄴城。墓地的位置是曹操自己選定的。作為一個農耕社會的統治者,他在遺言中流露出對于土地的尊崇:“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因此我擇定西門豹祠的西原作我的壽陵,可在高地建墳陵地基,暫不封土,也不必種樹。特別不允許占民良田,破壞生產的葬俗,切記!切記!他的遺言無疑是真誠的,因為即使貴為魏王后,六十多歲的曹操仍然拖著偏頭疼下田躬耕。
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間隔,我們已經無法還原葬禮的具體盛況。曹丕曹植兄弟的誄文記載的細節包括,高搭靈棚,鹵薄齊整的禮儀裝飾有羽葆的辒辌車(喪車)。帝國的最高官吏帶著排列有送葬的節、挽歌、鼓吹、幢、麾、曲蓋、介士(手執武器儀仗的武士)等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甚至,連帝國名譽上的最高領袖、40歲的漢獻帝劉協都從遙遠的許昌趕來。
按照記載,這一切都發生在“鄴以西30里”,即如今河南省安陽縣地界。而剛剛發現的“曹操墓”,根據測算距離古鄴城直線距離28里。這里,是否就是一千八百年前那場宏大葬禮的發生地所在?
可以確認的是,年輕的漢獻帝在曹操的靈柩前哭了。這個龐大陰影的倒下,卻讓陰影下的傀儡更加地恐懼。當然,也許漢獻帝是真的因為感激曹操對這個沒落王朝的貢獻而落淚。在為自己一生的政治生活所做的辯護總結陳詞《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曹操以睥睨天下的語氣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確是事實。
但現在這個保護自己以及挾持自己的老人溘然長逝了。劉協的身后,跟著的是比他年少6歲的新晉魏王曹丕以及他的兄弟們。曹丕是劉協帝位的收割者。這一切發生在曹操去世僅9個月以后。
曹丕是一個不善于控制感情的人。當初獲悉自己被立為魏太子時,他當場情不自禁地摟著辛毗的脖子哈哈大笑,辛毗的女兒辛憲英由此判斷魏政權必然短命;在聽到父親死亡的消息后,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