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
◆中國的故事:將公關植入中國
英國 “開放民主網”,4月18日,JamesMilward(喬治城大學中國歷史學教授)
悲喜交集的火炬傳遞表明:中國與西方對火炬傳遞的看法有本質不同。盡管中國開放已超過20年,其經濟與世界深深融合,盡管資訊交流前所未有,盡管有奧運“同一個世界”的承諾,但世界和中國在很多問題上看法不一致。簡單來說,在西藏、達爾富爾、基督教等問題上,西方妖魔化中國,而中國公眾則認為西方敵視是出于遏制。如果中國能學著改善對外的交流,將有助于改變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建議如下:
1.記住在網絡時代,中國的對內報道,國外讀者也能看得到。
比如,中國官員喜歡使用打擊(battered)一類用語,這給人的感覺是崇尚“暴力”,野蠻。如果在涉及西藏事件時,他們改為使用“必須制止(stop)暴力活動”,“必須逮捕(apprehend)恐怖分子”,其效果會“文明”許多。
2.留意中文措辭的翻譯。比如“分裂主義”(splittism)就是非常糟糕的翻譯,西方一般稱為“分離主義”(separatism);還有“三股勢力”(The Three Evil Forces),這容易讓人想起布什的“邪惡軸心”,有點“原教旨主義”的味道,還未把事情說清,說服力就已大減。
3.不要用遙遠的歷史依據證明領土問題。西方人才不在乎文成公主入藏是怎么回事。英國王室源于德國,誰還能說倫敦是柏林的一部分?
4.多考慮近現代的實例。比如清朝在18世紀對西藏的統治。
5.不要回避中國的問題??梢酝ㄟ^對這些問題的討論,說明中國跟別國有何相似之處。歐美均有種族宗教問題,甚至“分離”問題,有些處置手段也很強硬,但并沒有招致如中國這么多批評。
6.允許記者報道,透明度有助于公信力。就像中國在玩具、藥品質量問題上跟西方媒體的合作,這有助于維護中國的聲譽。
【點評者說】江澤民曾把和平解放西藏比作美國南北戰爭解放黑奴,雖然西方人一時未必接受,但至少它有助于交流,會讓人思考,中國人為什么會這樣想問題。另外,技術性的檢討十分必要,但怕的是,西方的“誤讀”常常并非技術原因。
◆一次最引人深思的火炬接力
日本《日本時報》,4月21日,社論
此次環球火炬傳遞,讓世人見識了奧運會業已被政治化的深度。一方面是將奧運神圣化為國家崛起和國民意志的表達,另一方面則是“人權”捍衛者的不滿。任何人都有自由表達對奧運看法的權利,只要這種表達是和平的。日本有必要以細心和克制來處理奧運火炬在國內的傳遞。須知,雖然奧運政治化在當今的世界難以避免,但是我們也不應忘記,無論怎樣被政治化,奧運會總是具有超越政治的理由和可能。就像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給了戰后的日本人重新憧憬成為世界大家庭的一員的機會一樣,北京奧運會是中國首次通過經濟和軍事之外的手段向外界展示自己成為世界重要一員的愿望和決心。這是值得所有人尊重和期待的事情。
【點評者說】說得好。奧運被政治化了,不等于它應該被政治化。那些對火炬的傳遞肆加干擾和歪曲的人,難道沒看見他們已經在中國國內激起了何等強大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激憤?而這些激憤的發泄,其代價是中外一體承受的。
◆“世界工廠”的危機
美國《時代周刊》,4月28日,比爾·鮑威爾
中國今年2月的出口增幅暴跌至6.5%,雖然春節和雪災能提供部分解釋,但此前即使是很悲觀的經濟學家也預計增幅會在20%以上,畢竟這樣的增幅已經維持了好多年。由此可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將要在今年面臨的巨大危機。雖然中央政府從2004年就試圖給過熱的經濟降溫,但是中央的猶豫以及腐敗蔓延的地方執行部門,使得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了三年?,F在的中國經濟就像無法踩剎車的賽車,前路平坦時,萬事大吉;而一旦出現坑坑洼洼,就有翻車的可能。出口企業利潤的下降已經非常明顯,而工廠大量倒閉在部分地區也不再罕見,由此引起的大量失業必定會使政府夜不能寐。雖然這一輪減速,從淘汰落后生產力提高生產率的角度而言,也許不是壞事,但是這需要時間。而問題是,中國經濟以及社會的承受力能否等到下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來臨?
【點評者說】只要真的有一大部分政府官員會因可能出現的大量失業夜不能寐,那么我們至少還有挺過這次全球性經濟衰退的道義和人心。
◆ 當心憤怒的中國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4月8日,PhilipBowring
把藏獨問題和奧運、達爾富爾問題混在一起,會激怒中國。民族主義往往是由挫敗而不是由成功激起的。再加上高通脹、出口停滯以及與美國的貿易緊張,會造成完美的民族主義風暴。
中國領導人面臨困難的平衡動作。
現在,一度被拋棄的“外國邪惡圖謀論”接近浮出水面。共產黨的執政傳統是它看重民心所向,然而,國內的穩定與良好的海外關系要求控制民族情緒。
外國人如此熱衷于訓戒中國,熱衷于鼓舞可能破壞奧運盛會的小規模抵制,幾乎全中國都被激怒了。西方批評者一邊占領伊拉克,一邊在達爾富爾問題上怪罪中國,真正惹怒了中國人。但一個較為冷靜的政府應靜靜地增強防御,而不是火上澆油。
如果奧運被破壞,勢必要求找出頂級的替罪羊。如果再加上與美國的貿易緊張,情況就更糟了。如果中國人感到全球化的好處已經見頂,領導人會不會拋棄持續三十年的鄧小平接觸主義?
這些情況不一定會發生。但民族自尊與被挫敗的野心乃強大的力量。值得回顧的是,外國的經濟壓力、愛國熱情、軍力上升曾讓一度自由化的日本變成20世紀30年代擴張主義、軍國主義和超民族主義的日本。
【點評者說】這個醒提比較及時??磥?,西方已經開始反思和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