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物】誰推動了“開胸驗肺”事件?
2009年的9月16日,在拿到61.5萬元的賠償款后,張海超向曾經采訪他的全國幾十家媒體記者發了這樣一條短信
2009年的9月16日,在拿到61.5萬元的賠償款后,張海超向曾經采訪他的全國幾十家媒體記者發了這樣一條短信:“雖然經歷了種種曲折,但事情最終有了結果,我的幾個工友也在調解之下得到了相應賠償,各個程序都特事特辦地解決了。我很幸運被關注,也希望有關部門更多地關注和重視生活在社會各個角落的農民工,讓他們維權不再曲折。我和家人謝謝每一位關心和幫助過我的好心人,好人一生平安。”
這是張海超的心聲。
那么,是誰讓張海超不得不“開胸驗肺”,又是誰讓他成為了萬千職業病維權者的“幸運兒”、推動著“開胸驗肺”一步步成為全國焦點?
2009年7月27日,張海超在家中查看自己的一張胸片
維權者張海超
張海超感到身體不適,是在2007年下半年,主要表現是胸悶、咳嗽,年輕的他沒太在意,只當是普通感冒。
這年10月,蒙在鼓里、若無其事的他還從新密曲梁鄉鄭州振東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振東公司)辭職了。而之前的3年多,他在這個離家僅幾公里之遙的公司先后從事雜工、破碎、開壓力機等多種大量接觸粉塵的有害工種。
離職的時候,管檔案的人和他開玩笑:張海超,為什么不干了,找到什么好工作了吧!
“是肺不太正常了,不想干了。”
辭職后的他,為了生計,還到鄭州一家汽車不銹鋼廠打工,身體不好,他只能一邊看病一邊干活——不敢和周圍的人說,因為去檢查的幾家醫院都看出他“肺部有陰影”,將其當作肺結核來治。
蹊蹺的是,按照肺結核的治療到了2008年10月,在醫院復查的張海超“發現肺部陰影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呈彌漫性地擴大了”。醫生肯定地告訴他,這不可是肺結核,應該是塵肺。
張海超慌了。到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省胸科醫院等幾家醫院,都說有塵肺特征,張海超不相信——直至在胸科醫院全面檢查之后,醫生說“你這是塵肺,是慢性病”,他的“心涼透了”。
到新密市防疫站去找2007年拍的胸片,防疫站的人不給,說體檢結果只對企業,不對個人;找到振東公司,振東公司說防疫站根本就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