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問題的是《霸王別姬》,不是《活著》——專訪電影局前副局長柳城
與那些言辭激烈的“三槍”批評相比,柳城的態度顯然溫和得多。但當南方周末記者問他:如果今天張藝謀拍的是《活著》,還會招來這么多罵聲嗎?還有一重劇作家身份的柳城堅決地回答:“不會?!?/blockquote>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王華 李穎 許斯佳
柳城1980年代起在國家電影局工作,曾任電影局副局長,主抓國產電影的創作,負責電影劇本的審查。他親歷了包括張藝謀在內的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成長。柳城現任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藝術總監,他見證了從《紅高粱》開始的對張藝謀的批評,在他看來,1988年圍繞《紅高粱》引發的爭議給張藝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但柳城說,那場爭論并未對電影局以后審查張藝謀的劇本產生什么壓力,電影局一直盡最大可能給包括張藝謀在內的第五代導演以充分的創作空間。
柳城認為,從《紅高粱》、《英雄》到“三槍”,對張藝謀的批評,勾勒出了改革開放大背景下,意識形態在電影領域擔任的角色的變化。柳城更愿意把《三槍拍案驚奇》看作張藝謀的又一次嘗試,在他眼中,張藝謀一直就是一位求新求變的導演,“三槍”就是他的又一次探索,當然,探索的得失可以攤開來討論,這是一件很好的事。他把針對“三槍”的批評定義為“散裝的批評”,電影批評不再是批評家的專利,越來越多普通觀眾也有了發表看法的渠道:“越是散裝的批評,越生動活潑。”但民間化和多元化,并不意味著政治化。
與那些言辭激烈的“三槍”批評相比,柳城的態度顯然溫和得多。但當南方周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