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川”有沒有入世界的“?!??——評陳方正《繼承與叛逆》

我總算看到另一個中國人在他自己的科學史著作中不再去解答所謂的“李約瑟難題”了!我知道這樣說相當夸張,只是因為這些年來喜歡求解“李約瑟難題”的人多如過江之鯽,看得我們實在是嚴重審美疲勞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李約瑟難題”已經讓我們審美疲勞

我總算看到另一個中國人在他自己的科學史著作中不再去解答所謂的“李約瑟難題”了!我知道這樣說相當夸張,只是因為這些年來喜歡求解“李約瑟難題”的人多如過江之鯽,看得我們實在是嚴重審美疲勞了,所以我忍不住先說一句夸張的話排遣一下。

三聯去年出版了陳方正的《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于西方》,這是一部近七十萬字的厚書,它以副標題“現代科學為什么出現在西方”作為綱領,對西方科學史做了通史性質的論述。這樣的嘗試在中文著作中是不多見的。

陳方正這部書,與以研究中國科學史著稱的美國教授席文(Nathan Sivin)的一個想法十分相合,席文認為,“與其追究現代科學為何未出現在中國,不如去研究現代科學為何出現在西方”。席文還認為,“李約瑟難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他看來討論一件歷史上未發生過的事情“為何沒有發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李約瑟問題”被他尖刻地比喻為“類似于為什么你的名字沒有在今天報紙的第三版出現”。

席文的這個比喻,其實是有問題的。一個平常人,名字沒有出現在報紙第三版上,當然很正常;但如果是一個名人,或一個此刻正處在某種風口浪尖上的問題人物,比如某個正鬧緋聞的女明星,那她的名字沒出現在娛樂版上,人們是可以問問為什么的。我的意思是說,席文的這個比喻,沒有抓住問題的要點。

那么問題的要點在哪里呢?其實每個對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相關語境不太陌生的人都知道,就在“李約瑟難題”的前一句。

“李約瑟難題”的表述有許多版本,意思都大同小異(當然沒有必要在這里做版本考據),基本意思就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曾長期比西方遙遙領先,為何近代科學卻沒有在中國出現?”這里前一句是前提,是被當作已經獲得認定的一種歷史事實,“李約瑟難題”要在這前一句的基礎上,來問后一句所表達的問題。

于是,問題的要點立刻就浮現了——那些熱衷于解答“李約瑟難題”的論著,幾乎從來不嘗試給出任何有效的證據,來證明那個前提,即中國古代科技究竟是如何“遙遙領先”于西方的。他們的邏輯顯然是“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