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劃算買賣——為什么購買NPO公共服務
紅基會小天使基金剛獲得了5000萬的財政撥款,這究竟是不是政府試圖打破“全能政府”形象、外包公共服務的開始?一些媒體稱,這是首例“政府用財政資金購買NPO(非營利組織)服務”,有著開創性的示范意義。
責任編輯:余力 鄧謹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紅基會小天使基金剛獲得了5000萬的財政撥款,這究竟是不是政府試圖打破“全能政府”形象、外包公共服務的開始?
2009年12月,一筆來自財政部的5000萬元撥款劃入了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小天使基金的賬戶,使1548名在小天使基金等待救助的白血病患兒每人獲得3萬元醫療救助金。一些媒體稱,這是首例“政府用財政資金購買NPO(非營利組織)服務”,有著開創性的示范意義。
筆者以為,這件事能引起如此大的社會關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社會創新價值,盡管在技術層面還有許多可商榷之處。跳出細節的爭論,進行遠距離的觀察,對于客觀判斷這件事情的價值會有幫助。
為求效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
政府購買NPO服務,在國外早已司空見慣。
我曾受邀訪問美國一家著名的兒童救助機構“星星共同體”。這個創建于1918年的非營利組織坐落在密西根州一處私人捐贈的莊園內,故樹環繞,綠草如茵。“星星共同體”服務的對象是18歲以下的問題兒童。這里集中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