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煜說到低碳

現在中學生讀《浪淘沙》,背多少遍都記不住,因為已經不存在詩歌中的那種詩意世界了

責任編輯:蔡軍劍

現在中學生讀《浪淘沙》,背多少遍都記不住,因為已經不存在詩歌中的那種詩意世界了

前幾日讀宋人蔡絳的《西清詩話》云:“南唐后主(李煜),圍城中作長短句,未就而城破:‘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曲欄金箔,惆悵卷金泥。門巷寂寥人去后,望殘煙草低迷。’”不只李煜如此鎮靜,就是宮廷樂隊也一樣,“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李煜)為什么能夠如此鎮靜,我以為倒還不只是后主們對詩的沉溺、迷狂,也是對“國破山河在”的信賴。城破了,國亡了,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一江春水,繼續東流。詩還會繼續寫下去,“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在我們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一般來說,“國破”的事情越來越少可能了,或者說“國破”的事情恐怕只是發生在銀行的賬本上,例如去年世界經濟危機中冰島國的“破產”。國破不可怕,大家可以在賬本上調劑一下,共度難關。最可怕的是“球破”。最近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