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惑】中國沒有糧食安全問題——專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教授
■如果僅計算大米、小麥和玉米這三種谷物,中國已經十幾年是凈出口了,如果算上大豆,中國的糧食自給率是95% 盧鋒 PHOTOTEX/圖 國際農產品價格漲幅統計 IC/圖 國際糧價暴漲原因
■我們已遠離糧食的絕對匱乏威脅,但仍需要克服中短期的價格波動帶來的市場不確定性,需要提供更高品質、更環保的食品,只是這些已是現代意義上的糧食安全問題
■一般而言,糧食供給對價格的反應要一兩年時間才能體現。在這期間,糧價可能還會上漲
■國際糧價如此上漲,中國國內的糧價仍相對較低,雖然減低了CPI的上漲壓力,但許多地方卻出現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這樣的現象并不令人欣慰
南方周末:4月1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分別就全球糧食價格飆升可能引發的后果發出預警,海地等國家已因糧食短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社會動蕩。全球又一次面臨糧食危機?
盧鋒:從相關數據看,去年9月國際米價還是330美元/噸,今年3月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