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達沃斯:軟實力的碰撞
“為什么中國官員的演講總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先講成績、再提目標,最后高呼口號結束,這是否正是中國軟實力的反映?”
已走到世界政治經濟舞臺中心的中國,將以何種方式影響世界?在中國大連召開的首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外精英就這個問題展開了碰撞
過去一周,漢語里又多了個非正式的新詞——大連達沃斯。這兩個城市,一個在中國的黃海之濱,一個在瑞士的阿爾卑斯山深處,相隔8000公里,何以能連接而成一個新概念?
這歸功于69歲的瑞士老頭克勞斯·施瓦布。1970年,32歲的日內瓦大學商學院教授施瓦布把四百多位歐洲商界領袖聚集到滑雪勝地達沃斯,創立了歐洲管理論壇,1987年,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同時也稱達沃斯論壇,從此成為歐美商界領袖的俱樂部,之后,拜全球化加速之賜,論壇日益拓展,會員企業從歐美擴大到亞非拉,議題從商業擴大到政治社會科學文化,論壇嘉賓從商界領袖擴展到政府首腦學術精英乃至好萊塢明星。
作為一個非盈利的NGO首腦,施瓦布追求的是影響力和話語權,他做到了。達沃斯論壇已經成為歐美軟實力的一個象征,很大程度上,這個論壇代表著西方世界尤其是西方商界為全球設定議題。
不過,渾身上下洋溢著企業家精神的施瓦布并不滿足,和以往一樣,他再次捕捉到未來世界的趨勢——力量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兩岸的歐美向太平洋西岸的東亞轉移,而亞洲新力量的中心毫無疑問是中國。擁有中國,達沃斯論壇就擁有了未來。
從今年開始,有了兩個達沃斯:每年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大本營瑞士舉辦“冬季達沃斯”、9月在中國舉辦“夏季達沃斯”。9月6日到8日,首屆夏季達沃斯在大連舉辦。
人們把從小在西方長大、黃皮膚黑頭發但語言思維已經完全西化的華裔稱為“香蕉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大連達沃斯也是一個“香蕉人”。會場設施和絕大多數會務人員都是大連的,但會議內容,從議題設置、會區布置、會議形式到會議內聯系統、主持人和嘉賓安排,幾乎所有與創意有關的東西都是達沃斯的。
在這樣一個“香蕉會”上,參加者們都碰撞出什么思維的火花呢?雖然一百多個場次中80%都是不向媒體開放的閉門會議,但剩下的場次也呈現出了足夠的精彩。
9月7日上午,在一場人滿為患、名為“軟實力:以中國方式影響世界”的分論壇上,難得的場面出現了——臺上五位嘉賓中居然有三名中國人,而主持人、《財富》雜志編輯錢德勒一上來就拋出一個“不合中國國情”的問題:“為什么中國官員的演講總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先講成績、再提目標,最后高呼口號結束,這是否正是中國軟實力的反映?”
全場啞然,靜候中國嘉賓回應。
“中國領導人的講話聽起來確實每次都變化不大,為什么呢?因為中國的大政方針已經保持了幾十年穩定,如果中國的政策總是三年兩變,你可以想象領導人的講話會是多么豐富多彩?!必撠熃洕鐣聞盏穆摵蠂泵貢L沙祖康輕松還招。
全場大笑,熱烈鼓掌。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接過話茬:“在這個高度變動的后后冷戰時代,蘇丹、伊朗,許多棘手的事情都需要中國扮演積極參與者而非搭便車者的角色。中國應該意識到自己是世界大國,中國應該負起責任來,與美國一道穩定世界,即使中國現在不參與,將來也會被迫參與?!?BR> 接招的是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爸袊恼軐W是你越想行使你的力量,你越不能行使你的力量。有句成語,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一個國家的改變,主要靠內生力量而不是外力強迫,如果一件事情正確,早晚會破土而出茁壯成長。中國還有一句老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過去幾十年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出現了經濟倒退,而中國沒聽國際組織所謂專家的意見,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功,吸引了別國學習,這正是中國的軟實力的體現?!?BR> 弗里德曼似乎并不買賬:“中國在發展經濟上的確是發展中國家的好榜樣,但中國應該為原則犧牲一點發展,比如我們美國不從某國進口石油,因為那里有種族滅絕罪行,聯合國正在對其實施制裁?!?BR> “說中國到這個國家只是要石油,這是我聽過的最大謊言,”沙祖康回應道,“中國工程人員(在該國爆發人道危機)多年前就在那里發現了石油,只是現在他們要出口,中國要進口而已。中國是不是搭便車了?我可以舉聯合國為例,中國一貫是在聯合國的框架下推動國際問題的解決,中國是聯合國的締造國之一,而不是只從別人的東西里獲益?!?BR> “中國發展得很好,但中國是不是太注重發展了,忘記了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環保、核不擴散,中國如何更好地參與到世界事務中去?”錢德勒生怕這個話題就此過去。
李若谷接過話頭:“我不太同意,因為如果強迫別人接受的話,那你肯定會失敗,這有太多先例了,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伊拉克。(笑聲)我們中國更愿意用交流、對話的方式來影響別人?!?BR> 一直沒有說話的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做了一個補充:“中國如何發揮軟實力,應該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去尋找答案,中國的儒家哲學,《論語》,通篇講的都是軟實力。500年前鄭和下西洋,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所到之處,帶去的是禮物而不是槍炮,我想這就是中國的哲學?!?BR> 臺下一個美國聽眾問道:“在委內瑞拉、津巴布韋、中非,中國正在填補美國的力量真空,這是中國的有意選擇,還是偶然發生的事情?”
沙祖康的聲音聽起來略微有些激動:“真空是什么意思?是傳統強國不在那里了,還是他們變弱了,從而出現了要填補的空間?中國政府從未有過這個想法。這個說法的背后是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這是我不能贊同的。中國不想當領導,我們只是想跟別人平等相處。我們一直在呼吁南南合作,這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和非洲的關系那么好?!?BR> 弗里德曼顯然并未被說服?!捌降仁呛芎玫睦砟?,但平等不是絕對的,有的國家存在種族屠殺、有的國家公然違反聯合國決議,你怎么能不加區別地一律平等對待呢?”
時間過得飛快,大廳里的溫度也似乎隨討論的熱度一道升高,好多人都脫掉了外套松開了領帶,但是沒有人提前離場。畢業于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的錢德勒開始了他的結束語:“我當本科生時大家都想學日語,日本歷史文化政治也都是熱門選修課。畢業15年后我回到費正清中心,發現日語班只剩30個人,其中一半還是韓國人,好多日語老師都失業了。但是漢語班卻有120個人,門外還有兩百多人在排隊。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就是中國的軟實力?!?
過去一周,漢語里又多了個非正式的新詞——大連達沃斯。這兩個城市,一個在中國的黃海之濱,一個在瑞士的阿爾卑斯山深處,相隔8000公里,何以能連接而成一個新概念?
這歸功于69歲的瑞士老頭克勞斯·施瓦布。1970年,32歲的日內瓦大學商學院教授施瓦布把四百多位歐洲商界領袖聚集到滑雪勝地達沃斯,創立了歐洲管理論壇,1987年,更名為世界經濟論壇,同時也稱達沃斯論壇,從此成為歐美商界領袖的俱樂部,之后,拜全球化加速之賜,論壇日益拓展,會員企業從歐美擴大到亞非拉,議題從商業擴大到政治社會科學文化,論壇嘉賓從商界領袖擴展到政府首腦學術精英乃至好萊塢明星。
作為一個非盈利的NGO首腦,施瓦布追求的是影響力和話語權,他做到了。達沃斯論壇已經成為歐美軟實力的一個象征,很大程度上,這個論壇代表著西方世界尤其是西方商界為全球設定議題。
不過,渾身上下洋溢著企業家精神的施瓦布并不滿足,和以往一樣,他再次捕捉到未來世界的趨勢——力量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兩岸的歐美向太平洋西岸的東亞轉移,而亞洲新力量的中心毫無疑問是中國。擁有中國,達沃斯論壇就擁有了未來。
從今年開始,有了兩個達沃斯:每年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大本營瑞士舉辦“冬季達沃斯”、9月在中國舉辦“夏季達沃斯”。9月6日到8日,首屆夏季達沃斯在大連舉辦。
人們把從小在西方長大、黃皮膚黑頭發但語言思維已經完全西化的華裔稱為“香蕉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大連達沃斯也是一個“香蕉人”。會場設施和絕大多數會務人員都是大連的,但會議內容,從議題設置、會區布置、會議形式到會議內聯系統、主持人和嘉賓安排,幾乎所有與創意有關的東西都是達沃斯的。
在這樣一個“香蕉會”上,參加者們都碰撞出什么思維的火花呢?雖然一百多個場次中80%都是不向媒體開放的閉門會議,但剩下的場次也呈現出了足夠的精彩。
9月7日上午,在一場人滿為患、名為“軟實力:以中國方式影響世界”的分論壇上,難得的場面出現了——臺上五位嘉賓中居然有三名中國人,而主持人、《財富》雜志編輯錢德勒一上來就拋出一個“不合中國國情”的問題:“為什么中國官員的演講總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先講成績、再提目標,最后高呼口號結束,這是否正是中國軟實力的反映?”
全場啞然,靜候中國嘉賓回應。
“中國領導人的講話聽起來確實每次都變化不大,為什么呢?因為中國的大政方針已經保持了幾十年穩定,如果中國的政策總是三年兩變,你可以想象領導人的講話會是多么豐富多彩?!必撠熃洕鐣聞盏穆摵蠂泵貢L沙祖康輕松還招。
全場大笑,熱烈鼓掌。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接過話茬:“在這個高度變動的后后冷戰時代,蘇丹、伊朗,許多棘手的事情都需要中國扮演積極參與者而非搭便車者的角色。中國應該意識到自己是世界大國,中國應該負起責任來,與美國一道穩定世界,即使中國現在不參與,將來也會被迫參與?!?BR> 接招的是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爸袊恼軐W是你越想行使你的力量,你越不能行使你的力量。有句成語,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一個國家的改變,主要靠內生力量而不是外力強迫,如果一件事情正確,早晚會破土而出茁壯成長。中國還有一句老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過去幾十年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出現了經濟倒退,而中國沒聽國際組織所謂專家的意見,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功,吸引了別國學習,這正是中國的軟實力的體現?!?BR> 弗里德曼似乎并不買賬:“中國在發展經濟上的確是發展中國家的好榜樣,但中國應該為原則犧牲一點發展,比如我們美國不從某國進口石油,因為那里有種族滅絕罪行,聯合國正在對其實施制裁?!?BR> “說中國到這個國家只是要石油,這是我聽過的最大謊言,”沙祖康回應道,“中國工程人員(在該國爆發人道危機)多年前就在那里發現了石油,只是現在他們要出口,中國要進口而已。中國是不是搭便車了?我可以舉聯合國為例,中國一貫是在聯合國的框架下推動國際問題的解決,中國是聯合國的締造國之一,而不是只從別人的東西里獲益?!?BR> “中國發展得很好,但中國是不是太注重發展了,忘記了其他重要的事情,比如環保、核不擴散,中國如何更好地參與到世界事務中去?”錢德勒生怕這個話題就此過去。
李若谷接過話頭:“我不太同意,因為如果強迫別人接受的話,那你肯定會失敗,這有太多先例了,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伊拉克。(笑聲)我們中國更愿意用交流、對話的方式來影響別人?!?BR> 一直沒有說話的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做了一個補充:“中國如何發揮軟實力,應該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去尋找答案,中國的儒家哲學,《論語》,通篇講的都是軟實力。500年前鄭和下西洋,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所到之處,帶去的是禮物而不是槍炮,我想這就是中國的哲學?!?BR> 臺下一個美國聽眾問道:“在委內瑞拉、津巴布韋、中非,中國正在填補美國的力量真空,這是中國的有意選擇,還是偶然發生的事情?”
沙祖康的聲音聽起來略微有些激動:“真空是什么意思?是傳統強國不在那里了,還是他們變弱了,從而出現了要填補的空間?中國政府從未有過這個想法。這個說法的背后是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這是我不能贊同的。中國不想當領導,我們只是想跟別人平等相處。我們一直在呼吁南南合作,這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和非洲的關系那么好?!?BR> 弗里德曼顯然并未被說服?!捌降仁呛芎玫睦砟?,但平等不是絕對的,有的國家存在種族屠殺、有的國家公然違反聯合國決議,你怎么能不加區別地一律平等對待呢?”
時間過得飛快,大廳里的溫度也似乎隨討論的熱度一道升高,好多人都脫掉了外套松開了領帶,但是沒有人提前離場。畢業于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的錢德勒開始了他的結束語:“我當本科生時大家都想學日語,日本歷史文化政治也都是熱門選修課。畢業15年后我回到費正清中心,發現日語班只剩30個人,其中一半還是韓國人,好多日語老師都失業了。但是漢語班卻有120個人,門外還有兩百多人在排隊。不管你承不承認,這就是中國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