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記者為何越來越多被打被抓?
"針對記者的刑事訴訟增多,有些明顯是對做了揭露性報道的記者的打擊報復,這可能使整個記者群體產生寒蟬效應"
針對記者的刑事訴訟增多,有些明顯是對做了揭露性報道的記者的打擊報復,這可能使整個記者群體產生寒蟬效應
現在,在Google搜索“記者被打”,有1400萬個條目。以“衛護新聞自由”為職責的新聞記者頻頻被打、被抓,被“以受賄罪判刑”,正成為中國傳媒生態的一道異樣景觀。最近的一次,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傅樺“因受賄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
新聞記者的工作,是要出現在新聞現場,將真實情況傳達給社會大眾。然而,當新聞記者的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的時候,新聞工作者還敢去揭露事實真相嗎?輿論監督的力量會不會因此被削弱?
本刊采訪了一直為被告、被抓的記者辯護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澤。
1 你為何會特別關注記者這個群體?
周澤:我曾做過8年記者,我發現民眾、特別是遭遇到不公平事務的人,都對記者抱有期待,希望媒體能伸張正義。如果記者的權益都得不到保障,那記者就可能什么都不敢報道,最終可能讓民眾陷入絕望。
2 你認為“以受賄罪追究記者是災難”,那怎樣區分某些記者的不良動機?有人擔心會是縱容。
周澤:這是針對目前存在的濫用公權力、以反腐為幌子、以追究記者受賄罪之名行打擊報復輿論監督記者之實的現象而言的。我認為,這可能給公權力打擊報復記者打開邪惡之門,妨礙輿論監督,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3 那么對那些在礦難后收受、索要紅包的部分記者的丑惡行徑,不管嗎?
周澤:我堅決反對以受賄罪追究記者,并不就認為記者收好處是正當的。我認為,一些記者的有償新聞行為或“有償不聞”(收“封口費”)行為,屬于職業道德范疇的問題,應該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來解決。
4 世界上的通行規則是怎樣的?
周澤:世界其他國家都是作為職業道德問題來對待。實際上,媒體行業嚴格的自律,足以使這樣的行為得以遏制,任何記者都不會不在意自己的職業前途。
5 有人認為,既然在現有法律中,醫生和教師吃回扣都可被定為受賄罪,媒體記者為何例外?
周澤:醫生吃回扣,涉及醫生開處方、選用醫療器具為醫藥、醫療器具生產企業謀取利益的問題,而醫藥、醫療企業之間享有公平競爭的合法權利,醫生不能為吃回扣而對這些競爭性企業不公平對待。教師對教材、教具、校服的購買、選用,也具有權利屬性,教師吃回扣的問題,性質與醫生一樣。
但對記者來說,沒有人會以記者報道別人的問題而不報道自己的問題,而主張權利受到侵害,記者不存在濫用職權的問題。醫生、教師則不然。
6 “打記者”事件越來越多,深層的原因是什么?
周澤:社會已分化成若干個利益群體,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地涌現,已具有輿論監督意識的媒體人經常出現在新聞事件現場,揭露問題,這種采訪報道與各種違法、失職、侵權者間的對立與沖突,已常態化,這種對立與沖突,難免激化并出現“打記者”的現象。
7 民主與法制報社廣東記者站站長景劍峰因為“不是國家工作人員,不符合受賄罪的主體資格”被判處無罪,而記者傅樺卻因受賄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為什么相似的案件卻有截然不同的判決結果?
周澤:雖然“記者不符合受賄主體資格”的觀點是正確的,但要被人們接受,還有個過程。同時對以受賄罪追究記者的司法實踐,司法機關的認識也有待轉變。
8 對記者的刑事訴訟越來越多,會帶來什么后果?
周澤:針對記者的刑事訴訟增多,有些明顯是對做了揭露性報道的記者的打擊報復,這可能使整個記者群體產生寒蟬效應,最終損害公共利益。
9 立法是不是保障記者權益的唯一方式?
周澤:在我們國家還沒有新聞法的情況下,目前來看,新聞立法確實是保護新聞記者工作的第一要義。
10 你這幾年一直為記者打官司,明顯的變化是?
周澤:過去有關媒體及記者的官司,民眾普遍同情和支持媒體與記者,而現在媒體及記者卷入官司時,很難像過去那樣得到輿論普遍的同情。這反映出,這些年來一些媒體及記者的行為失范,已給整個職業共同體的聲譽和形象造成傷害,媒體的公信力正在經受嚴峻的考驗。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