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一村》:與眷村有關的日子

劇中有一句關于天津包子的臺詞,“什么味都有,但你就是吃不出是什么味”,這也正是《寶島一村》的真實寫照。

責任編輯:平客 實習生 王華 李穎 許斯佳

“比起臺灣的眷村,這邊的部隊大院有一種東西是沒有的,那就是再也回不了家的感覺。”——賴聲川

1月15日,賴聲川的《寶島一村》從深圳移師至東莞保利玉蘭劇院上演,演出結束后,這位篤信“舞臺劇變商品等于自殺”的戲劇導演,將帶著這出被譽為“2008年臺灣兩座文化紀念碑”之一 (另一座指電影 《海角七號》)的作品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繼續完成它的內地巡演。

東莞并不以音樂和戲劇聞名,這里是否能接納一出聽上去主題有些嚴肅的舞臺???

在東莞最大的劇場里,《寶島一村》開場前,四周幾乎只能聽到“臺灣腔”——在這里的臺商,給這出戲帶來了高達九成的上座率。

“他們不就像新一代的眷村人嗎?”賴聲川看著這些身處異鄉的“同胞”說道。

《寶島一村》以臺灣嘉義的眷村為原型,講述了1949年從內地逃到臺灣的三個家庭近60年的變遷。在眷村的98號老趙家和99號周寧家之間,本來有一塊很小的空地,杵著一根電線桿,老朱愣是用簡易的木架搭成房梁,與鄰居共用一個窗戶,一住就是幾十年。村口大榕樹下、村外防空洞里,二十多位演員,近百個角色,上演了跨越近60年的時代悲喜劇。

一玩就是四十年

《寶島一村》在臺灣演了六十多場,其中“錢奶奶”教“朱太太”包包子那場戲,賴聲川還是會為自己創造的這個情節感動。

手提一根搟面杖的錢奶奶是天津籍,1949年跟女兒、女婿從北平落腳到臺灣嘉義的眷村。女兒錢燕子對眼前的一切都不滿意:熱汗四流,沒法洗澡,沒有北平的冰鎮酸梅湯,自己堂堂一個北大預科生下嫁一個連名字都很可疑的大兵:他說他姓楊,可是又自稱“趙漢彬”領到眷村的一間房。

住在他們隔壁的是朱太太是“本省人”,一句“國語”聽不懂。錢奶奶用天津話向朱太傳授天津包子的訣竅:肥肉跟瘦肉的比例還根據季節變化來調整,夏天肥瘦比例三比七,冬天肥瘦四比六。錢奶奶念叨著:天津,我家,我老家……她連比帶劃,高聲大喊,最后黯然垂淚,朱太太對包子的做法仍然似懂非懂,不過這并不妨礙日后她做的包子聞名嘉義。

劇中有一句關于天津包子的臺詞,“什么味都有,但你就是吃不出是什么味”,這也正是《寶島一村》的真實寫照。

《寶島一村》由賴聲川與王偉忠聯合編劇、導演。1968年,臺灣實行九年義務教育,賴聲川念的“初中”,到王偉忠的時代就變成了“國中”。初中要聯考才可以入學,國中則不必,賴聲川說,當年初中生有點看不起國中生:“雖然我們只差兩歲,就是兩代人了。”  圖/CFP

事實上,導演賴聲川并沒在眷村生活過,他在美國出生,父親是一位外交官,1960年代回到臺灣。

2006年起,有一位眷村子弟開始給賴聲川講眷村的故事,先后講了一百個,兩年間從未間歇。這個人就是從小在眷村長大的臺灣電視制作人王偉忠,他希望賴聲川能制作一出以眷村為主題的舞臺劇。

王偉忠是臺灣綜藝節目“教父”級人物,擔任是《我猜我猜我猜猜》、《全民大悶鍋》、《康熙來了》等金牌節目的制作人,身為“嘉義建國二村”子弟,王偉忠既是講故事的高手,又是這些故事的親歷者、見證者。

《寶島一村》里,“冒名頂替”逃到臺灣的老趙就是以王偉忠的父親為原型的。

王偉忠的父親生在北京胡同,長在北京胡同,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一身隨機應變的胡同智慧,本是國民黨空軍的地勤人員,卻自稱是開飛機的飛行官,把王偉忠的母親紹琴追到手。1949年的離亂中,一句“我帶你們家紹琴玩玩”把她“騙”出家門,一路“騙”到臺灣。那一年,王偉忠的父親19歲,他的母親16歲。

1987年,臺灣開放老兵回鄉探親,王偉忠的母親紹琴回到娘家,當年的小胡同已經變成左家莊附近的居民樓,王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