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鰭豚悲?。航Y束,還是開始

三十年前的這天,一頭名叫“淇淇”的白鰭豚被人們從湖南城陵磯抬到武漢,當做國寶一樣伺候;三十年后的這天,它已成了一尊標本被擺在白鰭豚標本館,渾身蒙塵,無人記起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孟登科 實習生 郭海燕

人類第一次看見“淇淇”,距今三十年,人類最后一次看見“淇淇”,距今八年,人類下一次看見“淇淇”,距今……

1月12日。三十年前的這天,一頭名叫“淇淇”的白鰭豚被人們從湖南城陵磯抬到武漢,當做國寶一樣伺候;三十年后的這天,它已成了一尊標本被擺在白鰭豚標本館,渾身蒙塵,無人記起

和“淇淇”同樣生活在中國長江,并且是這條母親河中特有的另一種淡水鯨類哺乳動物——長江江豚,現僅有1000頭,正以每年5%速度驟減。當年照料“淇淇”的科學家們如今再次絕望中疾呼,如果我們再不吸取白鰭豚滅絕的教訓,“淇淇”的今天,就是江豚的明天

梁偉馳/制圖

孤獨的“淇淇”  圖/資料圖片

到2009年底,長江江豚數量已不到1000頭。  圖/CFP

最近的死亡報告

“每次只要一看到江豚死亡的消息,胸口總像被石頭堵住了一樣。”

2009年歲末,王丁突然收到了一條“死亡”短信——

12月26日上午11時許,湖北洪湖一漁民在城陵磯(洞庭湖口)下游約5公里的仙峰水道江中發現一頭死亡的江豚隨水下漂,拾獲后上交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這頭雌性江豚,體表上新傷舊痕遍體,一看就知是被不法漁民在上游江段使用非法漁具滾鉤致死的。

王丁,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下簡稱水生所)前副所長。自2008年建立長江豚類保護網絡以來,他的手機或者Email里經常收到一條又一條江豚死亡的報告,“每次只要一看到江豚死亡的消息,胸口總像被石頭堵住了一樣。”

最近,武漢白鰭豚保護基金會官網上有消息說,11年來,僅長江監利段就發現有36頭江豚死亡。而關注白鰭豚、江豚多年的河北電臺編輯于江則統計到另一組數據,近兩年,全江流域有報道的江豚死亡數近40頭,還不包括沒有披露或沒有上報的。

曾經和江豚一樣彌足珍貴的白鰭豚,最后的消息是2006年夏天,來自中、美、日等6個國家的鯨類權威組成國際聯合考察組,耗時一個多月,從湖北宜昌到上海,往返行程三千多公里,連一頭的蹤影也沒有發現。

這次傷心的探索之旅,最終成就了《紐約時報》的當年的普利策新聞獎,但毫無疑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