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農業面源污染罪魁? “三農”學者質疑化肥補貼政策
一份直指國家延續數十年的化肥補貼政策的調研報告,究竟是遲到的反思,還是草率的結論?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孟登科 實習生 郭海燕
■非官方報告
一份直指國家延續數十年的化肥補貼政策的調研報告,究竟是遲到的反思,還是草率的結論?
如果以2008年為例,中國竟有近四分之一總產量的氮肥流失到農田之外,不僅無助于糧食生產,更成為污染之源。這一駭人數據出自于一份名為《氮肥的真實成本》的非官方調研報告(下文簡稱“氮肥報告”)。
類似的“化學農業”危害多年前已被業內專家所察覺,但并不為公眾所熟知,而與此同時,作為中國農業化肥主要產品的氮肥產能卻在逐年增加,農業對氮肥的過度依賴日益加深。
1月14日,“三農”專家溫鐵軍率領的調查團隊公布了上述調查結果,并試圖游說國家相關部門調整對化肥產業的補貼政策,這將直接挑戰延續數十年的國家對化肥產業扶持的政策傳統,而背后維系的則是高達數千億的化肥產業。
過度使用氮肥,其對環境造成的損失已經大于糧食產量增加的收益 圖/CFP
1989年至2008年氮肥產量與施用量比較圖 李伯根/制表
成也氮肥,敗也氮肥
近幾年爆發的諸多水污染事件中已隱現氮肥的影子,“氮肥報告”試圖呈現兩者的因果關聯性。
2007與2008年,太湖兩度爆發的藍藻事件,一度被視為工業污染之禍。“氮肥報告”引用多名農業專家的實驗報告,認為此類污染事件中,氮肥亦是元兇之一。“太湖地區,農田地表水占太湖氮總輸入量的1/4。”1月14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朱兆良的話也佐證了“氮肥報告”。太湖藍藻爆發的內因就是磷氮含量過高,湖水富營養化。
土壤亦不堪氮肥之重。程存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