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選拔大學生的最終權利交給每所大學——教改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我以為,破解中國教育死結,高考制度改革正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中具有決定意義的第一張。
責任編輯:戴志勇
教育部的職責主要是規定教育的基本方針、思想政治課程、規格的基本要求和行政監督等。而學校則有權在國家規定的教育方針下,自主決定如何辦學
近年,教育規模迅速擴大,人們卻無不為中國教育的前途憂心忡忡:幾億名中小學生在高考的重壓下苦不堪言,中學教師和校長都被升學率困擾,大學生、研究生就業舉步維艱,大學教師忙于爭課題發文章,而很多大學校長和行政人員則不得不全力應付高校評估。教育界一片繁忙,卻幾乎無人稱道。錢學森多次向溫家寶總理發問:“為什么現在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
劃清國家與學校的責與權
近期教育部長易人,國人重新燃起對中國教育改革的熱望。我以為,破解中國教育死結,高考制度改革正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中具有決定意義的第一張。
改革高考的呼聲不絕于耳,但無論是政府、學者還是學生和家長,幾乎都眾口一詞地集中在其公平性上,而很少質疑這種考試本身的致命缺陷。其實,正是這種由國家統一制定考試標準和確定錄取的高考模式,扼殺了大批人才并阻礙了整個中國教育的健康發展,它是一種貌似公平而實則非常不公平的考試制度,制約著中國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高考改革所要解決的主要不是考試中的作弊、考題的科學性、考試的多次機會等技術層面的問題,而必須著眼于整個教育的發展方向,以改變大學的辦學模式和促進人才選拔及教育的多樣化。
高考的最終模式,應該是國家與大學的雙重認可。國家考試應側重于基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