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100121)

給祖國拜年,按教育部指示的“六拜”,實際上抽空了個人情感內容,把拜年變成“大公無私”,民俗也就成了偽民俗。

責任編輯:史哲

評審:健在(1.12-1.19)

No.1 公權發起的社會運動支撐不起民俗

《揚子晚報》,1月18日,作者:楊于澤

(原文摘編)教育部1月15日通知要求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于春節期間組織學生參與“給祖國母親拜大年”活動。過年與拜年,屬于民俗,其生命力與文化價值也在民間。

民俗,意味著是私人生活領域,彰顯的是家庭價值和親情,與公權力無涉。在公民社會中,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應有分際,各守其分。公權力能夠把公共領域組織好、管理好就算盡了本分。至于過年與拜年,其所以能夠持續千百年,生命力就在于其民俗本質。如果它不是風俗,紅頭文件發一百個也不會有用。

春節,人們把情感投射到國家身上不是沒有可能。以前,有些人家的中堂上寫有“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建立共和之后,有人把“君”字用“國”字替代了。在這里,國家也承受了國民的崇拜與愛戴。但“天地國親師”是一個共生結構,把天、地、國之類東西單獨拿出來,失去了“親”這樣一種東西,民俗也就難以為繼,給“國”拜年也無從談起。給祖國拜年,按教育部指示的“六拜”,實際上抽空了個人情感內容,把拜年變成“大公無私”,民俗也就成了偽民俗。

就中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