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客:海地地震中最無助的中國人
這是一個無助而隱秘的灰色群體。在這場天災發生之前,他們及西半球那個最貧困的國家,在普通中國人的印象中遙遠而陌生。
責任編輯:曹筠武 郭力 實習生 林春挺
海地地震發生后幾天,黃克鏘的手機與QQ振動不停,來自家鄉福建的求助消息不斷向他涌來。海地地震后,這位定居在紐約的中國林則徐基金會主席立即在網上公布了他的所有聯系方式,1月16日,震后第四天,他即搜集到上百個失蹤的老鄉名單,這些試圖從海地偷渡至美國的福建人在地震中下落不明。
震后,即有媒體指出,海地這個偷渡客的重要中轉國很可能有數百名中國人被困。但記者采訪得知,福建省、福州市僑辦迄今沒有接到任何求助電話;美國閩籍僑社僑領大多也不了解情況,因為偷渡客在美國除了親戚,鮮與外界包括社團聯系;即使是長期援助偷渡同胞,人脈活絡的黃克鏘,在接到來自家鄉的求助時,對方常常閃爍其辭,除了名字不愿再提供更詳細的個人信息。
這是一個無助而隱秘的灰色群體。在這場天災發生之前,他們及西半球那個最貧困的國家,在普通中國人的印象中遙遠而陌生。他們的家人卻十分熟悉海地,并視其為“福地”,親人一旦踏上這片土地,與目的地美國,就僅一千公里之遙了。
海地難民逃離太子港,據估計地震將引發高達數十萬的難民外逃潮 圖/東方IC
不過,只有親歷者清楚,這趟旅程絕非幸福之旅。
據黃克鏘介紹,與中方聯系上的27名福建人,地震時分兩撥分別集中于海地首都太子港郊外的兩幢民宅,幸而避離震中,房屋與人均完好無損。27人中包括蛇頭、打手與人蛇(偷渡客),其中男子26名,女子1名,與中方聯系上之前,他們一直靠著民宅內剩余的食物與水維生。
這些細節對劉姝妹(化名)而言,再熟悉不過。這名28歲女子來自福建長樂,2003年歷經4個月,經海地成功偷渡到美國——
海地是第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