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日本的自治會
來之前,我替日本的主婦們操心:不外出上班,她們就不怕寂寞嗎?來了一看,她們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大都早起晚睡、忙忙碌碌,隨身還帶著記事本,以便隨時查看和記下事項。
除了為家庭奉獻,她們大都熱心公益,比如去孩子所在的幼兒園或學校為學生們晨讀,為學校的花壇和場地除草。此外,她們還積極參與地域社會的活動。
日本人很重視地域社會和地域文化,居民們大都為本地文化自豪,盡力宣傳,一些帶有濃厚地域色彩的文化活動因而傳承下來。
住宅區的居民們幾乎每家都參加自治會,每年交幾千日元的會費,作為活動經費。自治會每年都組織活動,最常見的是夏天的盂蘭盆舞踴、神社的秋收祭、春天的賞櫻會和運動會,以及新年的打年糕等。這些幾乎遍及日本各地的活動,是他們交流和互助的催化劑。
8月的盂蘭盆舞踴活動中,會有很多臨時的地攤賣雜貨。居民們將用不上的日用品,如鍋碗瓢勺毛巾等——一般都是新的,以及孩子的舊衣物,捐給自治會。自治會再以極低的價格賣給需要的居民。一些經濟困難的家庭會在地攤上選購日用品,買些舊衣物,縮減家庭開支。鄰里朋友之間,也有相互贈送自家小孩已穿不下的衣褲等習慣,避免浪費。
自治會沒有專職工作人員,主要由主婦們和一些自營業者利用業余時間策劃運作,沒有任何報酬。對怎樣扔垃圾和扔垃圾的時間、地點,自治會都有詳細的規定??扇祭?、不可燃垃圾、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垃圾等,都必須在每周規定的日期和時間段扔。另外,自治會每年還組織一次防災演習訓練。
自治會設有正副會長,還有若干負責具體事務的部門干事,有防災部門、廢物再利用部門、活動策劃實施部門、環境美化部門和居民交流部門等。他們會把居民分成若干組。自治會的決議和活動安排的文件,由組長蓋章簽字后,一戶傳一戶,最后一戶小組成員簽字后,再送回組長家。保證每一位會員都能知道自治會的活動,鼓勵大家積極參加。
其中包括撿垃圾和拔雜草的活動,自由參加。在活動中,主婦們引導孩子們學會做人準則,感受生活熱情,愛上自己的住宅區,以期他們長大后也繼承良好傳統,成為地域社會的積極分子。對人情淡薄、過于依賴網絡而疏于見面交流的現代人來說,自治會有相當的矯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