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大學與好的文學——假如我是蔡元培,我會請韓寒當教授

這些年來,人們深刻地感覺到:中國的教育為什么總出不了大作家和大科學家?我也在深思這個問題。我不否認市場化給我們的教育的開放帶來的益處,但教育的商業化的確玷污了學術的神圣性。

責任編輯:馬莉

現在的大學多數仍在沿襲蘇俄體系,部分在轉型,與英美體系接軌。最近鬧得很熱的北大自主招生事件,若能排除暗箱操作等因素,就是個好的嘗試,是在培植“地氣”。好的文學家或許將會在這種自主化越來越大的過程中,逐漸上浮出來。

2010年第一期《亞洲周刊》,推出“2009風云人物”韓寒,老少學人欣喜相傳,讓我無比感慨。這位非科班出身、高一就輟學的“叛逆”,堪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自陳讀書雜,多是“錢鍾書、胡適、梁實秋、林語堂”那脈“民國”人。這脈人都有些什么樣的精神底色呢?明眼人一望而知。我思考的落腳點則在好的大學和好的文學究竟是什么關系這個問題上面。因為韓寒口中的“民國”那幫人都是文學家,都是那個時期大學教育的受惠者與施惠者,都是時代的“風云人物”。而韓寒作為一位作家和“風云人物”,卻站在“今天的大學”門外。這意味著什么?

這些年來,人們深刻地感覺到:中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