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類還值得拯救?——反人類、反科學的《阿凡達》
這是一個終極性質的追問,許多思想深刻的幻想作品最終都會涉及這個追問。而影片《阿凡達》中對這個追問的答案竟然是如此明確——人類已經不值得拯救。
責任編輯:朱力遠
這個問題——“為什么人類還值得拯救?”——是我非常喜歡的。這原是科幻劇集《星際戰艦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中人類逃亡艦隊的指揮官阿達馬提出的問題。這是一個終極性質的追問,許多思想深刻的幻想作品最終都會涉及這個追問。而影片《阿凡達》中對這個追問的答案竟然是如此明確——人類已經不值得拯救。
在科幻電影史上的初步定位
影片《阿凡達》伴隨著超強力的營銷推介,橫空出世,全球熱映,一票難求。許多人期許它將成為科幻電影史上的又一座豐碑。這樣的期許能不能成立呢?
網上和平面媒體上關于《阿凡達》的影評已經汗牛充棟,可惜其中大部分只是營銷程序中標準動作所產生的泡沫。欲求真正能夠直指精微的評論,則渺不可得。
看科幻影片,大致有三條標準:一曰“故事”,故事要講得好,能吸引人;二曰“奇觀”,即場景、畫面給觀眾帶來的視覺沖擊;三曰“思想”,這要求影片能夠提出某種深刻的問題,并通過故事情節的發展來引發觀眾思考。
在我看來,這三條標準是遞進的——“故事”是對所有故事片的基本要求,“奇觀”本來是科幻影片最適合展現的,而“思想”才是科幻影片的最高境界。
例如《星球大戰》系列,是科幻電影史上公認的豐碑,“故事”其實是常見的王朝興衰故事,只是改在幻想的時空中搬演而已,主要勝在“奇觀”,基本上沒有什么深刻思想。又如《銀翼殺手》,被推崇為科幻影片中的頭號經典,“思想”很深刻,“故事”和“奇觀”也都有可取,但都沒有達到令人震撼的地步。再如《黑客帝國》系列,也是科幻電影史上公認的豐碑,有“奇觀”更有思想,地位肯定在《星球大戰》和《銀翼殺手》之上。
如果持上述三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