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1年:工業,還是非工業

海南的新發展模式可以看成是對現有GDP考核體系的一次改革試驗,而這樣的改革也為中國諸多地方政府,特別是中西部,帶來了希望。

責任編輯:顧策 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當下GDP考核體系下,對無論是GDP增速還是財政收入都位居全國倒數的海南來說,除了工業主導還能做什么?海南建省21年來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幾乎就是中國所有地方政府在現有考核模式下的典型性選擇。

如今,海南回歸資源環境這個顯而易見的比較優勢,弱化工業份量,并且,國家承諾給海南不大搞工業、維持生態環境的努力給予足夠的補償。

因此,海南的新發展模式可以看成是對現有GDP考核體系的一次改革試驗,而這樣的改革也為中國諸多地方政府,特別是中西部,帶來了希望。

圖為“天下第一灣”三亞亞龍灣。海南之于中國,或如夏威夷之于美國,可以越過工業社會直接進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嗎?  圖/CFP

再一次,海南炙手可熱。

在短短21年的建省史上,糾結在中國不同時代的政治需要中,海南大起大落。這一次,是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新定位上升為國家戰略。

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說,建省20年以來,海南歷屆省委對海南的發展道路進行了苦苦的探索,但只有“國際旅游島這個概念,以保護好環境,發展旅游,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使第三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這樣一個新的發展思路”,是符合海南的實際的路子。“這是海南發展經歷了21年痛苦的探索,付出了很多血本才得出的路子。”夏魯平說。

夏去年從海南省委黨校海南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的位置上退休,見證了海南建省至今的整個發展決策過程。

開荒時代:20年追趕臺灣,寄望工業主導

即使臺灣經濟20年完全停滯,海南與臺灣“并駕齊驅”也除非在20年內翻5番。這就需要超常規的發展思路,而震驚全國的“汽車事件”和洋浦賣地風波即是這種超常規趕超思路的失敗探索。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戰略確定,在中國沿海剛剛“畫了幾個圈”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海南發展說:“如果用二十年時間把海南島的經濟發展到臺灣的水平,那就是很大的勝利。”

彼時,即使臺灣經濟20年完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