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民:一只眼瞄政策,一只眼瞄資本市場
在公交車和地鐵上,你在做什么?越來越多人的回答是:看電視呢。華視傳媒是眾多把電視搬到公交車和地鐵上的公司之一。它由戶外媒體的“門外漢”所創辦,但在短短5年間擴張到全國約30個城市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一個浸淫商界二十余年的“老手”率領下,一家新公司成立兩年半即在海外上了市,速度為資本市場所罕見。
■他們怎樣踩準了廣電產業化的政策節拍?又如何打造了一個符合資本市場胃口的公司?
在公交車和地鐵上,你在做什么?越來越多人的回答是:看電視呢。
華視傳媒是眾多把電視搬到公交車和地鐵上的公司之一。它由戶外媒體的“門外漢”所創辦,但在短短5年間擴張到全國約30個城市;它是行業的后來者,卻以比同行更快的速度——成立后僅兩年多——就在海外上了市。
符合資本市場“胃口”的公司
從成立到上市,華視只用了2年半
一開始,上市就是華視傳媒的目標。
2005年4月,李利民創辦了華視傳媒。在近日南方日報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舉辦的“財富案例”活動中,李利民回憶說,他立下了“軍令狀”,“當時確定的目標是公司成立3年內上市”。
跟那些從頭做起的創業者不一樣,他已經在商場上摸爬滾打了20年。
早在1980年代,李利民大學畢業才4年,就在湖北一高校被評上體育教育領域的副教授。其后到深圳下海經商,在1990年代創辦了以地產為主的深圳香榭里控股集團,公司凈資產超過10億元。
多年浸淫商界積累的經驗、財力和人脈,在把華視做上市這個清晰的目標之下,發揮了巨大的能量。
盡管團隊中沒有一個有傳媒和廣告的從業經驗,但華視傳媒的公開資料顯示,在公司成立早期,國際基金高盛、麥頓、Och-Zif都向其投入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