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中國試射攔截彈道導彈的背后

即使是李光耀、克魯格曼等人的批評,或許也有著需要中國認真思考的內涵,不要隨便就給人扣上一頂“中國公敵”的大帽子

中國成功試射攔截彈道導彈,成為繼美俄之后進入導彈防御系統的第三個國家,引發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注。

北京立刻指出,這次試驗不針對任何國家,也不針對美國對臺軍售,更不會對“在軌”航天器的安全構成危險。而在此之前,美國回應中國的“反導彈”攔截測試,指偵測到兩枚導彈在外大氣層相撞,正向中國了解測試的意圖,以及將來是否仍有同類試驗。

中國當然有權試射反導彈攔截,這不但因為中國是大國,具有國防的需要,同時,美國在各地的導彈防御系統對中國產生了威脅,對此加以制衡也天經地義。問題是,中國在成為世界強國的時候,在公關上是否也應該改變思維方式?

比如在試射前通報美國以及周邊國家,這不是要得到美國的批準,而是防范大國之間的誤判導致擦槍走火,同時,也是防止美國等西方國家借題發揮,搞新一輪的“中國威脅論”。

從技術層面講,任何太空活動,要瞞過美國很難,因而它可以炒作中國太空軍事的“神秘性”,引發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對中國產生疑慮,這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政策、睦鄰政策不是很有利。

當然,對世界來說,中國的經濟消息比反導彈攔截更為重要,中國央行增加利率,全球股市應聲下跌,可見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遠遠超過它的軍事影響力。

雖然中國經濟在今年面臨通脹、地產泡沫、產能過剩等危機,以及日益擴大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但進入快速上升軌道的中國在率先走出金融危機之后,再度創造世界第一的“經濟奇跡”。一是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一是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銷售國家。一個出口,一個內銷,顯示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

盡管進入2010年之后,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開始甚囂塵上,美國自由派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格曼甚至放言要美國同中國打一場貿易戰,但美國紐約證交所還是破天荒地舉辦了一次“中國經濟論壇”,由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領隊,給美國600名政商學界名流上了一堂中國經濟課,引發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林毅夫等經濟學家也沒有忸忸怩怩,直接反擊“中國衰敗論”,高調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在2025年超越美國。

“中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可預測性”、“中國經濟發展不能用傳統的西方經濟學理論來套”,這些“老生常談”已經不能成為拒絕西方研究中國發展模式的借口。因為中國在快速轉型的時候,需要總結自己、了解自己,同時也需要通過別人的觀察分析,來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修正自己的發展方向,少走彎路。中國不能走美國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老路。

由此可見,中國在享受不斷創造世界第一的榮耀之同時,要做好成為別人靶子和攻擊目標的心理準備。同時,北京需要有智能區分什么是惡意的攻擊?什么是善意的批評?什么是專業的評價?什么是真誠的憂慮?還有什么是無知的誤解。

對于惡意的攻擊,必須反擊;對于善意的批評,則要加以鼓勵;對于專業的評價,應該用脫意識形態的立場來認真接受;對于真誠的憂慮,則要耐心傾聽;對于無知的誤解,則要努力清楚地說明。

中國切忌整體“憤青化”,須知“捧殺”可能比“棒殺”更加可怕、只能聽好話,不能聽壞話,用民族主義的旗號掩護搞低俗的“民粹主義”,那才是中國崛起的最大障礙。

同樣道理,中國強大起來之后,面對外界的質疑,不能一味地大聲宣告“中國不高興”,而是要耐心解釋“中國為何不一樣”。有時候,最激烈的批評背后也有其真知灼見,即使是李光耀、克魯格曼等人的批評,里面或許存在著需要中國認真思考的內涵,不要隨便就給人扣上一頂“中國公敵”的大帽子。

既然成為世界經濟的許多第一,就要有世界第一的寬容豁達,世界第一的自信謙卑,那才有長治久安的新氣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