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帶來的源動力
光學動力(簡稱“光力”)所產生的現象早就被人們所注意到。當彗星從遙遠的太陽系邊緣運行到接近太陽的位置時,彗尾會出現。彗尾就產生于光子對彗星物質的撞擊。
責任編輯:朱力遠
美國杜克大學光學研究中心博士生簡宇川和他的同事們制造了一塊平板,這塊平板邊長2微米,上面布滿圓孔,圓孔構成了一個六邊形,看起來就像是蜂巢的一面。他們用這個結構奇特的平板來“抓住”光子。外來的光子一旦進入圓孔當中,便無法逃脫。這樣一來,光子的能量就變得非常集中,簡宇川等人還可以利用平板調節光子的行為。
這塊平板被稱為“光子晶體”。簡宇川等人設計出的是世界上第一臺強大的運行在納米量級的光操作系統。與他合作進行此項研究的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肖君軍博士和復旦大學表面物理實驗室黃吉平教授。
美國《光電譜》雜志報道稱,這是理想的下一代近場光學鑷子,因為它們體積小巧而且制造工藝成熟。“這種設備可以很容易地操作細小的納米結構,可以用來作為生物傳感器以及細胞、DNA的提取,并且可以用在分子篩上面。”簡宇川說。他們理論性的論文已經發表在去年9月的《物理化學雜志C》上,實驗部分的論文也將在近期發表。
在英國《自然》雜志1月7日發表的文章《2020遠景》中,激光技術被認為是未來十年里具有巨大前景的18個領域之一。美國斯坦福大學光子研究中心的托馬斯·巴爾(Thomas Baer)和羅徹斯特大學物理系的尼古拉斯·比格魯(Nicholas Bigelow)共同撰文,預測到2020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