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的很多活動是經濟活動——訪動物行為學博士約翰·馬靜能
1947年出生的他,走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植物園里,健步如飛。偶爾,他會在一棵老松樹下停下來,仰頭舉起相機,對著高高的樹梢轉換角度接連按下快門。如果不是在事后看到他相機里那些鮮見的鳥兒,一般人無法了解他在拍些什么
責任編輯:朱力遠
1947年出生的他,走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植物園里,健步如飛。偶爾,他會在一棵老松樹下停下來,仰頭舉起相機,對著高高的樹梢轉換角度接連按下快門。如果不是在事后看到他相機里那些鮮見的鳥兒,一般人無法了解他在拍些什么——那些羽毛黃、綠相間,在樹枝、樹葉間隱藏得很好的鳥兒,似乎只有他那經長期訓練而成的特別敏銳的眼睛才能捕捉得到。他開玩笑稱自己為“鳥人”。不僅如此,他還能夠在百獸嘈雜的大森林里,靠耳朵聽聞的細微聲音迅速感知紅猩猩的方位。他模擬動物的叫聲特別惟妙惟肖,堪比相聲中的口技。
他是第一個到越南工作的西方生物學家,把WWF的物種保護項目帶到了越南。在越南和老撾邊境,他發現了體積龐大的劍角牛,被譽為“20世紀最激動人心的發現之一”。 在過去100年里,人類新發現的哺乳動物總共只有10種,3種和他有關。他曾在原始森林里和大象、熊搏斗都沒有受傷,右手缺失的小拇指是他向往的野性力量40年來惟一在儒雅、清朗的他身上留下的小小警告。
國際知名生物保護專家約翰·馬靜能(John MacKinnon)長達14年擔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生物多樣性工作組主席,現為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宣傳教育子項目負責人。在英國總領館文化教育處日前在昆明舉辦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媒體研修班講座間隙,記者采訪了這位集著書、制片等多種才能于一身的動物行為學博士。
問:您曾與著名動物生態學家珍妮·古道爾一起在非洲考察黑猩猩等野生動物。你們是怎么認識的?
馬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