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體面與尊嚴回家,實名制遠遠不夠——火車票實名制元年廣州春運觀察
能否讓返鄉民工這支全球僅有的年度遷徙大軍開始帶著體面與尊嚴回家?
責任編輯:曹筠武 肖華 實習生 王芳軍
實名制購票上車,這一嘗試也激起了我們對另一種可能性的向往——能否讓返鄉民工這支全球僅有的年度遷徙大軍開始帶著體面與尊嚴回家。
買火車票前,湖南打工者王中仁和妻子石輝榮大吵了一架,他們誰也不記得一年多沒用的身份證擱哪去了。翻箱倒柜了三小時,王中仁終于在一件衣服口袋里翻了出來。
好在買票空前順利。在廣州白云區——他們打工的鞋廠所在地——一家火車票代售點,王中仁排了兩分鐘不到的隊,遞過兩張身份證,印有各自名字與身份證號碼的火車票很快打印了出來。
得知自己趕上了中國首趟實名制列車,石輝榮興奮地給兒子女兒打電話,讓留心晚上的電視新聞,“可能會看到你爸媽”。坐在一旁的王中仁卻不安地用手試圖蓋住褲子上遍布的鞋膠印,以免被鏡頭拍下。
這身工作服也是他來廣州打工12年回家時的必備行頭,以應付擁擠、臟亂與火車站廣場上的露宿。彼時,王中仁第一次覺得,今年春節,他可以穿得整整齊齊地回家了。
這趟開往湖南邵陽的實名制列車啟動于1月30日凌晨0點09分,旅客須提前4小時到琶洲會展中心候車,可29日下午3點,兩口子就趕到了琶洲。
候車大廳已經坐下了一百多名同樣早到七八個小時的乘客,數名手持攝像機或相機的記者穿梭其間。王中仁作為數十萬返鄉民工的代表,被攝入鏡頭。
2010年春運就此拉開大幕。廣州與成都作為全國兩個試點,實施實名制購票上車,以解決黃牛猖獗、一票難求的困境。這一嘗試也激起了對另一種可能性的向往——能否讓這支全球僅有的一年一度的遷徙大軍開始帶著尊嚴回家。
廣州火車站實名制驗票閘口 圖/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
沒有身份證就沒有火車票
這趟開往邵陽的實名制首發車,還是出了個小意外。四名乘客被禁止上車,他們均因本人身份證不在身邊,借用親友的身份證買的票,以至驗票時票證信息不符被拒。
這一問題于次日1月30日實名制啟動之后,在廣州火車站臨時身份證辦理點前不斷上演。這個為實名制購票后遺失或損壞了身份證的乘客辦理乘車手續的服務窗口,解釋工作遠多于售票業務。
在檢票口被拒進站的乘客源源不斷地涌向這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因為票證不符;有的因沒有身份證,要求購買非實名制車票;有的請求緊急辦理臨時身份證,卻被告知,必須回戶籍所在地辦理。“回得去,還找他們干嘛?”咨詢者挑著大包小包的行李,氣呼呼地向媒體傾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