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情世故
把一扇門關上的時候,空間隔斷的感覺往往比一堵墻更加強烈。例如監獄的大門,當沉重的大鐵閘“咣當”一聲關上的那一刻,它給人的感覺像是切斷和分開了兩個世界
責任編輯:馬莉
■空間透視
把一扇門關上的時候,空間隔斷的感覺往往比一堵墻更加強烈。例如監獄的大門,當沉重的大鐵閘“咣當”一聲關上的那一刻,它給人的感覺像是切斷和分開了兩個世界
門,既平凡又不平凡。平凡的門可以是一扇木板那么簡單,平民百姓家家擁有。不平凡的門則可以是一座宮殿那么豪華,只有天子皇帝才能享用。在互聯網上,有人列出了二百六十多條關于門的成語典故。這些成語并不是單純地描述門的功能和形式,而是通過門來寓意社會中的人情世故,由此可見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影響。
門的藝術
建筑師事務所曾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要求新入職的人設計一座大門作為“入門”的第一步。“門”可以作為一個人的事業開端,也可以作為一個國家的歷史開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委托梁思成為新中國做的第一個設計——國徽,即是根據張仃的方案以“門”——天安門作為國家和首都的標志。在通常情況下,門在一座建筑中是配角,但在特殊情況下,它也可以成為主角。例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